当前位置:

“三社联动”为居民“拼”服务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1-17 10:52:23
微浏阳
—分享—

社区、社工会组织共同发力

09版-3.jpg

西正社区依托“三社联动”模式打造公益课堂,居民们快乐学习。记者张玲

73岁的陈菊连家住淮川街道西正社区才常路,她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在家门口学习唱歌。

这个愿望看起来好像不难实现,但也不容易。社区虽有意愿为居民开设相关课程,却没有专业的老师;有专业老师的“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馆”,虽愿意为社会输送公益课堂,却没有场所授课;而浏阳市“知青家园”艺术团愿意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却缺少发挥作用的平台……是不是将这三方联动起来,社区提供场所、社会组织提供专业老师、社会工作志愿者提供服务,陈菊连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西正社区的实践表明:为居民“拼”服务,可行!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三社联动”,“拼出”创意服务

11月10日上午,陈菊连拎着小背包,步行几分钟就到了西正社区群众文化课堂。自今年西正社区和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签约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公益课堂”开始,这已经是她上的第5堂歌唱课了。

刚到门口,陈菊连就接到了郭振宇分发给她的学习资料。郭振宇是浏阳市知青家园艺术团的一员,如今担任西正社区公益课堂的组织委员,每次开课,他都会提前和艺术馆的老师联系,咨询对方授课的内容及要求,同时向同学们传达相关情况。他还会为老师和学生打印好学习资料,在课堂前分发到各人手中。

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的老师贺亮准时到达课堂,此时,96名学生已经坐得整整齐齐。她笑着和学生打招呼:“真开心大家没有去打麻将而是来跟我学唱歌!”大家哄堂大笑。纵观台下,有二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七八十岁的年长者,他们都是因喜欢唱歌而相聚在一起。

组织报名,是西正社区“拼服务”的内容之一。社区除了为公益课堂提供场地、教材,还广泛向居民们宣传。

至此,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浏阳市知青家园艺术团、西正社区三方“拼服务”全部到位。

西正社区党总支书记邱练表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他们的义务,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使命。“只是在专业方面,社区无法靠自己一方达成,还需要专业的人士帮忙!幸而有社会组织、社工的联动,可顺利为居民们提供服务!”

“拼服务”背后是深化为民服务

西正社区、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馆、浏阳市知青家园艺术团,这三方分别代表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者”,他们三方联动为居民服务的模式,正是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近年摸索践行的“三社联动”模式。

“拼服务的背后,是组织方各自发挥专长,为民服务。”西正社区主任周婷表示,社区虽然有服务居民的职能,但不同居民的需求也不相同,专业要求各有不同,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有心无力;但有了长沙市群众文化艺术馆的老师,困难迎刃而解;公益课堂建起后,还需要有人做后勤工作、组织工作,幸好有浏阳市知青家园艺术团的社工们,出谋划策、发光发热。

以这样的模式运转,就能衍生出更多的服务项目,比如法律进小区、失能老人的护理、重大节日的活动开展等等。除了“三社联动”发力,真正能让“拼服务”运行起来的,还有政府方的领导和引导。浏阳市知青家园艺术团团长章庆华表示,知青家园这几年一直配合政府宣传党的政策,送戏进小区、送戏下乡,有了社区的公益课堂,团队也能在基层吸收更多新鲜血液,更好地服务居民。

“三社联动,就是深化为民服务。”淮川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罗稻菽表示,这几年淮川街道各社区借助“三社联动”模式做出了不少成绩,街道还将推动这一模式共享互补,联动社会各方发挥各自优势,服务好居民、建设美好家园。

相关链接

针对居民不同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随着“三社联动”工作在浏阳的深入开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人才为骨干、以社区为平台的“三社联动”工作已进一步融入到居民的生活中,具体涉及到社区管理、志愿服务、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养老助残、困难救助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我们辖区共成立备案社区社会组织71个。”淮川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于2019年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各社区也成立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各社区依托各社会组织,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如有想加入社区社会组织的团体,申报备案流程如下:由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及需求,按照《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的通知(浏政办函〔2015〕79号)》文件要求,填报相关资料,交街道进行审核,街道审核通过后盖章备案,并上报浏阳市民政局,完成备案流程。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