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特派员扎根山乡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2-15 11:46:52
微浏阳
—分享—

05版科技局-2.jpg

在浏阳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科技特派员的身影随处可见。图为科技特派员陈勇(右三)正在指导陈桥村村民进行竹笋分级。周红珍摄

虽然已经入冬,但浏阳山里的鲜货依然不少,日前,走进张坊镇陈桥村的围山竹韵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几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身穿蓝色工装,一手拿切刀,一手拿冬笋,围坐在科技特派员陈勇身旁,仔细聆听冬笋分级挑选的技巧。

21年前,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福建南平起步,把“创新”种子洒向大地,让科技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在浏阳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科技特派员的身影随处可见。近年来,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选派科技特派员扎根山乡,让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为乡村振兴添活力注动力。

文/周红珍

送科技下乡,为扶贫产业增活力

“有问题就问科技特派员!”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让大家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不光腰包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走进陈桥村标准竹笋示范基地,风吹竹叶沙沙作响,沿着新建的游步道前行,美丽的竹海映入眼帘。

“生了新竹子,老竹子要砍掉,要注意毛竹的生长密度;这些杂草灌木要及时清理干净,竹蔸竹节要打通,树桩要挖除。”11月25日,顶着绵绵细雨,科技特派员陈勇又来到了陈桥村,实地查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辉成的“竹林低改”建设情况。

“过去靠发展养殖和种植,村民实现了脱贫,但是如何致富一直是个难题。”陈桥村第一书记林永红说,陈桥村家家户户都有上十亩竹林,村里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竹笋产业。

今年3月,陈勇作为科技特派员,被选派到陈桥村提供毛竹丰产林建设技术指导。“‘竹林低改’是通过定时劈山、垦复施肥、科学取笋等措施改善竹子的生长环境,促使毛竹早生快发,能提高竹子、笋子的品质,从而增加产值。”陈勇介绍,原来靠砍竹子每亩竹林的效益只有两三百元,改造后发展竹笋产业,每亩的效益将会是原来的10倍。

“没想到毛竹管理竟有如此深的学问,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竹山也要施肥、盖草,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多亏了陈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在陈勇的指导下,张辉成在9月份完成了60亩竹林改造。陈桥村的竹笋产业也从无到有,日均销售2万斤,现已成为江浙一带的“抢手货”,曾经的荒山野岭变为农民的“致富林”。

浏阳是一座科技氛围浓厚的城市,送技术下乡已是科技特派员们的工作常态,也成为乡村田野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下沉一线,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各种农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让农业科技真正的进村入户,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阶段,市科技局将持续深入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帮扶工作,将服务清单细化到位,以基层需求为出发点,对接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推动“科技下乡”活动做深做实。

选派人才到一线,为乡村发展添动力

“今年年初根据特派员实际情况和产业需求,调整了部分特派员,还从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蔬菜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选聘16人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级科技特派员人数增加至49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质量也越来越高。

今年,浏阳组成了由省、长沙市、本级三级科技特派员共65人的专家服务团队,为浏阳的乡村发展输送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刚开始听不懂浏阳话,来的次数多了,也能与村民融为一体,还与合作社负责人联合发表论文了。”11月26日,刚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讲台下来的袁军,马不停蹄地赶往镇头镇金田村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

今年是袁军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指导好韵味油茶种植合作社发展的第二年。10年前,还在读研究生的他就跟着导师在大围山镇、镇头镇等地开展课题研究,2013年参加工作以后,他把浏阳市好韵味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以油茶为研究对象,带着他的学生扎根田间地头,成功选育推广了‘华硕’‘华金’‘华鑫’3个油茶良种,每亩产果量可达到3000斤,是以前品种的4倍。

引进、试验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袁军说,作为科技特派员就要把科学技术从书本带到实践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与示范,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浏阳市好韵味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师艳林介绍,现在合作社建有6个服务片区点,林业科技示范平台和示范基地也相继落成,油茶种植户达到740户,油茶产业逐步壮大,发展势头甚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选派到一线的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以技术服务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良种,把科学技术送到家门口,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基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聚合力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品牌化是标志,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提及水果品牌,在浏阳无人不知大围山水果,而品牌打造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常年累月的坚持。

这几年,大围山镇积极引导果农淘汰落后品种、种植优良新品种,并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进行“科技联姻”。2018年,来自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张良波带着选育的早熟黄桃“金湘玉”品种,来到了他服务的大围山镇,并积极推广套袋栽培、无公害施肥等新技术和蚜茧蜂、赤眼蜂等特色绿色防控技术,果品更加优质可靠。

在张良波的指导下,新品种第二年就挂了果,第三年就进入丰产期,农户和合作社负责人都非常满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围山的黄桃相比以往提前40天成熟,亩产量超过2000斤,比之前翻了一番。

“我们之前种植的黄桃都是七月底成熟的锦绣黄桃,成熟晚,品质也没保障。今年的新品种,产量高,口感脆甜,6月初刚进入市场就被顾客一抢而空了。”浏阳市鼎达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黎永勤说。

科技特派员的助力让大围山的水果品牌愈擦愈亮,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为优质品牌而奋斗。“每一次张教授过来开培训会,下基地指导,他都会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前来‘取经’的人数不胜数。”黎永勤说,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借培训机会,农户们还会相互交流,分享技术经验。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人才的引进,村民的凝心聚力,大围山水果品牌才得以从深山走向城市,为乡村振兴再添活力。

随着直播经济的兴起,科技特派员们还变身“带货主播”,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展示和销售浏阳特色农产品。今年8月,浏阳启动科技专家服务团“村播带货”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当天组织了三场直播,吸引了120余万人在线互动,成功撬动传统产业“触电”直播经济。

一直以来,市科技局积极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农业公司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今年争取省市农业项目立项80余个,项目资金达1398万元;实施特派员专项项目62个。同时,积极推进星创天地、优质种业基地等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平台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今年浏阳新建省市级星创天地共4家,建成长沙市12396直通车优秀示范站点2家,新建长沙市12396直通车示范站点5家。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