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扎根雪域高原6年,长成一朵温暖的“向日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2-29 10:45:09
微浏阳
—分享—

响应国家号召,她主动请缨投身援藏一线

海拔4000米的村落里,建起爱心小屋,全身心服务村民……

09版创文-4.jpg

10月18日,趁着学校放假,张晓敏将爱心书包发到孩子们手中。记者彭红霞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西藏报道)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曲松镇下洛村,入冬后晚间温度低至零下11摄氏度。12月20日晚,村民益西拉姆、白玛乃宗冒着严寒从村里步行50分钟赶往县城,为的是替村民们挽留一个人——下洛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浏阳人张晓敏,今年30岁的她很快就要结束两年的驻村工作。

“进藏以来,我一直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恳请组织让我去基层磨砺意志……”2018年11月底,原本考上了曲松县县委办的张晓敏向组织递交了一纸申请书,请求深入基层锻炼。2019年元月,通过考察的她成为了下洛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副队长。

在此之前,她曾有过三次驻村经验:2014年7月,怀揣一腔梦想的张晓敏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西藏。同年11月至2018年年底,原本在县里工作的她三次主动前往平均海拔4500米的邱多江乡邱多江村驻村,为村民做了大量工作。

“仓旦今年65岁了,是村里唯一会做扎木聂的老艺人,不懂汉语的他经常需要帮忙从网上代购各种原材料;旦央12岁了,爸爸去世后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懂事的她希望有一天能考上内地的西藏班;索朗参旦和白玛央金姐弟俩都在曲松镇小学读书,每次发放爱心物资都不能漏掉这对小姐弟……”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张晓敏一头扎进海拔达4000米的下洛村,与群众同吃同住,为的是更加了解群众、走近群众、服务群众。

废弃的村部被她巧手改造成“爱心小屋”和便民服务站,价值约50万元的爱心包裹通过她的手一一分发到了需要帮助的群众手中,以至于村民们亲切地将“爱心小屋”称作“全村人的衣柜”;部分村民不懂汉语,工作之余她又变身义务“销售员”和“代购员”,代销了9万余元的药材,帮助70多名群众代购了5万余元的生活用品;为了在下洛村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村风,她创立了党员群众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超市,每一件“好人好事”都可以兑换成生活用品……

“滴水见阳光,她的付出有目共睹。”两年的驻村,张晓敏不仅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爱戴,2019年12月更是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你像雪域高原上一朵永远面向阳光的向日葵那么温暖,更像格桑花一样美丽,我们希望你能继续留在下洛村……”两年任期将满,益西拉姆代表全村276名村民向张晓敏发出了诚挚的挽留。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