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时至大寒,离春节也就近了。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怀着对食物的感悟,勤劳聪慧的浏阳人总是在尝试中寻求转化的灵感。从一个普通的红薯到一片香甜薄脆的玉兰片,两者之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共性,一如清简的生活中开出的一朵花。
大围山镇楚东村,散落在山林的村庄静谧如诗。冬日的暖阳下,邱凤梅正和婆婆鲁淑珍一起揉搓红薯粉团子——在乡下,过年制作玉兰片是件繁琐而又劳累的事情,也是一件快乐而又重要的事情。那薄脆里的丝丝清甜,让一年的生活多了一份甜蜜幸福的总结。1勺红薯粉、1勺红薯泥。这个比例,86岁的鲁淑珍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便知道。计量器具便是家中的大铁瓢。
红薯是自家种的,寒露时分收获,如纺锤般结实。制作红薯粉的过程稍显复杂:红薯洗净打碎,用纱布滤出残渣,用大桶接住渗下来的浆水,静置、沉淀,红薯粉便显露出来。数次换水,洗涤过滤,清除杂质,一天后捞出红薯粉块,晒干即可。
金色的阳光铺洒在院子里。红薯去皮蒸熟变成了红薯泥,散发出丝丝香甜。邱凤梅将热腾腾的红薯泥掺入相同比例的干红薯粉中,调至稀稠后开始不断揉搓,“一定要在红薯泥冷却之前搓好面团,这是让玉兰片保持香甜薄脆的关键。”
搓面团、分成大小一致的剂子、点色,揉成长条,再静置、入锅焯水、冷却晾干……婆媳俩多年的默契,让家庭主妇的心灵手巧都藏在了熟练的手法之中。繁杂、细致的环节填满了这美好的冬日时光,不如在市场上购买成品方便,却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
阳光的加持仿佛是种魔法,被切成薄片的玉兰片变成了一片片微微透明的花瓣。红、绿两种食用色素点缀其中,触动着内心深处因年节将近而生出的喜悦。
烧锅热油,晒干的玉兰片将要再经历一次蜕变。玉兰片泻入油锅的瞬间,一如真正的玉兰花瓣般上下翻飞并舒展开来。数秒钟的时间,它们全被捞入竹晒盘中滤油、冷却,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由于热胀冷缩,开始控油的玉兰片发出轻微的滋滋声,仿佛在叙说从红薯蜕变至玉兰片的整个过程。
在不少浏阳农人的习惯里,春节前炸玉兰片,是任何购买的罐装零食无法替代的重要仪式。而在几乎所有传统手工食品都被放到了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像邱凤梅和鲁淑珍这样聪慧勤劳的浏阳女子,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仪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