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年除夕,驰援武汉错过团圆饭;今年春节,在浏阳与家人线上团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1-29 10:37:24
微浏阳
—分享—

不回四川老家了,救援队员刘勇说——

05版会客-2.jpg

1月28日上午,刘勇在公司内与员工讨论工程细节。记者彭红霞

开栏语:为助力疫情防控,进一步浓厚就地过年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浏”在这里幸福过年》栏目,关注各项就地过年暖心举措,讲好节日期间坚守岗位、志愿服务、互帮互助的暖心故事,营造就地过年的良好节日氛围。

“爸妈,今年我可能又不能回家过年了。”1月28日下午,纠结了许久之后,刘勇在电话这头说出了这句话,电话那头是短暂的沉默。

36岁的刘勇是四川省内江市人,今年已是他来浏阳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为了打拼事业,一直以来他与父母兄弟都是聚少离多。

去年春节,多年未见的哥哥来到浏阳。刘勇却因为驰援武汉错过了团圆饭。原本早就商量好今年一定回乡过年,却又一次因为疫情形势趋紧而无法兑现。

每逢佳节倍思亲。刘勇的父母知道当前的疫情形势,理解儿子不能回来团聚的原因。却并不知道,刘勇之所以选择就地过年,还因为他随时准备再次为疫情出征,“我是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们必将冲锋在前。”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去年除夕,错过与哥哥团聚的年夜饭

距离2021年农历春节只有不到半个月了,浏阳各大商场早早地就挂起了红灯笼,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地庆贺新春的到来。

年味儿越来越浓,对“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这道选择题,刘勇的答案也从一开始犹豫不决变为逐渐清晰。

“疫情形势趋紧,政府号召就地过年,没有理由不响应。”刘勇说。

自2011年来浏打拼,刘勇清楚地记得,自己只回四川老家过了三个春节。“一开始处于创业的起步期,没有太多时间回家过年。”现在,刘勇在浏阳经营的装饰公司已步入正轨,有时间安排回家过年团聚了。

“去年春节,九年没有见面的哥哥,准备来浏阳与我们一家人团聚,我当时心里十分激动。”回忆起去年的这次团聚,刘勇还带着一丝愧疚。

去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一员,刘勇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去年除夕前一天,刘勇接到队长一条信息:“现在浏阳有爱心企业向市红十字会捐赠了一批紧急医疗物资,需要送到武汉,现在正在协调。现在武汉情况紧急,协调好以后明天就需要运送过去。”

就这样,除夕当天,刘勇来不及接待远道而来的大哥一家,就与队友护送防疫医疗物资向武汉进发。“我们送到武汉已经是下午,当我们返程再次回到浏阳时,已经是正月初一的凌晨。”就这样,刘勇错过了和哥哥一起坐下来吃顿年夜饭的机会。

“因为疫情告急,哥哥第二天就返程了。千里迢迢来到浏阳,都没能一起吃上个团圆饭。”这让刘勇感到非常遗憾。

刘勇说,虽然现在年味儿已经不如过去,但是年少时与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聊天的场景,无时无刻不呈现在他自己脑海里,越临近春节越生思念之情,“这是最温馨的团聚画面。”

今年春节,和父母相约线上团圆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去年疫情形势好转时,刘勇就主动与父母、兄长联系,商量2021年农历春节回乡一起过年,并得到了姐姐和哥哥的响应。

“我父母早早地就回了四川老家准备过年物资,哥哥也做好了一起过年团聚的准备。”刘勇说,原本春节团聚的计划正按照他们预想的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临近春节,疫情形势再次趋紧,多地政府都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1月25日,浏阳出台了七大暖心举措,鼓励、引导非湖南省户籍人员在浏阳过春节。

刘勇再一次犹豫了。一边是父母思亲情切,一边是疫情形势趋紧,刘勇心里十分犯难。

与父母通电话时,听着母亲讲述家里的情况,备好了年货,刘勇心里更是越发地难过,“我知道他们这是委婉地表达,希望我们早点回去与他们团聚。”

尽管心里难过,刘勇还是说出了自己的选择,“爸妈,现在政府都号召就地过年,所以今年我不回家过年了。”

此言一出,母亲那头顿时静了下来,只听得到母亲的呼吸声。“我知道母亲有点失望,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家人回家过年的年货,现在我们又突然说不回去了。”刘勇告诉记者。他的母亲知道当前的疫情形势,理解他不回来的决定,还嘱咐他注意安全。

事实上,刘勇之所以选择就地过年,还有一个原因——随时准备再次为疫情防控出征,“因为我是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国家和人民有需要,我们必将冲锋在前。”

挂断电话,刘勇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也在他不大的办公室里弥漫开来。他打开手机,翻看着父母的照片,又给自己的哥哥和姐姐打去电话,表明了自己的决定,“过年的时候,我们来一场线上团聚如何?”

“大家虽然都有点失望,但也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刘勇说,为了能与父母团聚,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定等疫情缓解后,将父母接来浏阳,并长期定居。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