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国一流产业新城

空中俯瞰,园区发展势头正劲。2021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供图
3月8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暨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和2021年工作发展思路和目标,为园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会议主题报告描绘的发展路径清晰,“干货”满满:2021年,园区将聚力制造主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金阳新城建设、夯实防线、党建引领等6个方面,力争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奋力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晓芳
描绘产业蓝图
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
铺排建设82个产业项目
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企业竞争力、数字经济竞争力、产业生态竞争力,健全产业链、汇聚新能量,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上争当领头雁。聚焦主特产业和优势产业链,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
强力攻坚项目建设,加快北园拓展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等93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铺排建设82个产业项目,力争实现年度投资266亿元;实现22个项目年内投产,力促长沙惠科、豪恩声学等一批已投产项目满产超产。
培育壮大企业集群,力争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增至2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00家以上,挂牌上市企业达到9家。推进“工厂革命”,升级智慧工厂、无人工厂,将长沙惠科、泰科天润等高精尖项目打造成为“灯塔工厂”。
凝聚发展动能
力争新增5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
打造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深加工园
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力抓生态、抓攻坚、抓转化、抓平台、抓人才,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环境,完善科创政策支持体系,整合提升双创资源,提供更优质的双创载体。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推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力争今年再新增5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围绕产业链完善人才链,在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发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优化治理架构、强化政策扶持。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精心打造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深加工园,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
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继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争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打造便民、高效、规范的一流服务体系。
书写民生答卷
黄花机场T3航站楼至金阳新城道路工程
争取年内开工
加速城市建设提质、配套功能提档,致力将金阳新城打造成“长沙新门户、东翼新引擎”。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片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着力畅通内外路网循环,积极对接启动长沙轨道交通东延,争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T3航站楼至金阳新城道路工程年内开工,推进金城大道道路提质改造、北盛大道、洞阳路等重点道路建设,确保G319线开元大道拓宽改造续建工程等完成建设。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湘麓医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协高新科技学校二期等加快建设,确保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长郡二小顺利开学。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强化生产生活要素保障。
加快品质提升,持续提升城乡颜值,大力发展文旅科技产业,以一批优质文旅项目带动区域开发,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加强精细管理;大力提升厂区品质,树立靓丽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
扎实有力推进环境治理,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建设,着力做好片区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
2020年成绩
2020年,园区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2%,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1.6%,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和国家再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引进项目78个,牵头长沙市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碳基材料等4条产业链建设工作,全年规工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6.2%、28.5%、12.7%、4.4%;144个产业项目全年完成总投资33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6.5%;蓝思新材料、豪恩声学等35个项目实现竣工或投产,积蓄了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企业质效不断提级。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A股上市企业达到8家;新增4家省级、55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车间),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达182家,占长沙市总量的18%。
“十三五”答卷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十三五”期间,园区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分别达17.5%、14.1%和13.7%。2016年至2018年在全省133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得第一。
全面深耕主责主业,“十三五”期间,园区引进投资超100亿元项目2个,超50亿元项目7个,超10亿元项目17个;长沙惠科、蓝思3D玻璃、豪恩声学、泰科天润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三主两特”产值达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5家,A股上市企业达8家。
全面强化创新引擎,“十三五”期间,园区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家;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作研发中心)、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59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企业获得专利授权820件。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