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茶吐翠采茶忙,百亩茶园迎首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3-25 10:40:36
微浏阳
—分享—

01版时政封面-10.jpg

3月24日,阳光正好,张坊镇富溪村的茶叶基地里,数十名采茶工人身背竹篓,一双双灵巧的手在茶树尖上下翻飞,忙着把一片片嫩芽采下。记者彭红霞

张坊镇富溪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打造推动乡振兴的"绿色引擎"

经过3年辛勤耕耘,今年,张坊镇富溪村茶叶基地首次开采。3月24日,阳光正好,数十名采茶工人身背竹篓,灵巧地穿梭在茶园内,采下一片片嫩芽。经过诸多加工工序后,这些嫩芽将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来源。

张坊镇富溪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产业薄弱,一度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7年,富溪村被确定为长沙市唯一的全国扶贫定点观测村。

在后盾帮扶单位的支持下,2018年富溪村开始发展茶叶产业。3年来,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目前富溪村形成了绿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用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彭红霞

采摘“明前茶”

吸纳30多名劳动力务工

06版镇村-3.jpg

3月24日,阳光正好,张坊镇富溪村的茶叶基地里,数十名采茶工人身背竹篓,一双双灵巧的手在茶树尖上下翻飞,忙着把一片片嫩芽采下。记者彭红霞

春分过,茶冒尖。3月24日上午,在张坊镇富溪村百亩茶园内,半米高的茶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片片新叶泛着绿油油的光泽。

沿着茶园小道,30多名身背竹篓的采茶工人正在田间忙碌。“采茶的时候,要注意手法,不能用指甲掐嫩芽叶,要轻轻地提下来。”唐启源是村上公认的“采茶冠军”,只见她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上下翻飞,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

“一般每天能摘3至4斤,最多的一天是7斤8两!”唐启源言语中透露着喜悦。2018年以前,唐启源一家全靠丈夫李育成务农,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孩子嗷嗷待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2018年年底,在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彭昂的介绍下,她来到村上新打造的茶叶基地工作,成为了基地最早的一批工人。

“过去这里还是一片荒田,现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沟整地、种植茶苗、除草施肥……3年来,唐启源参与了茶园建设的全过程。在茶园务工,她每年能增收两万余元,家庭生活条件由此改善了许多。

茶园首批春茶开采后,需要的劳动力陡然增加。“今天是我来茶园上班的第一天,可以在家门口工作,能够照顾小孩,我挺满意的。”3月24日,在朋友的介绍下,张金花来到茶园工作,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上手了。

富溪村茶叶基地分为两期,一期是2018年种的150多亩,二期是2019年底种的260多亩。彭昂告诉记者,合作社安排村民采茶,目前给的是30元每斤,由于茶树才种下两三年,今年还只有一期茶园进行试采,“等到后年,整个茶叶基地将进入丰产期,到时候能够容纳两三百人务工。”

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

注册商标打造自主品牌

06版镇村-2.jpg

茶叶加工车间内,每一道制茶工序上,都有工人在忙碌。记者彭红霞

在富溪村村委会旁边,有一座茶叶加工厂,里面摆放了专业茶叶加工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制茶主要包括摊青、杀青、萎凋、揉捻和干燥等主要工序,现在生产的是‘明前茶’,品质很好。”负责指导生产的是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学文,从业已有30多年,对于茶叶生产的每个细节都熟稔于心。

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湖南的一家老字号茶企。3月4日,茶叶基地正式开采后,公司派出了3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驻村,指导茶叶的采摘和加工。

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一个产业从无到有,难度可想而知。在明确发展茶叶产业的目标后,驻村帮扶工作队邀请了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外经商的李建国被请了回来担任茶叶基地负责人,管理得井井有条,还带动了本村30多名村民学习技术。“给茶园除草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能使用除草剂,但靠人工除草成本太高,效果也不好。”彭昂多方请教后,从云南西双版纳引进了2000只土鸡,不仅除草效果很好,土鸡销售还能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

去年,富溪村注册了由村集体控股的富溪泉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今后茶叶的经营、销售等环节都将依托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还与金井茶叶签订了保价收购合同。

“目前,村上正在注册‘富溪云雾茶’商标,打造自主品牌,并且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400平方米的大型茶叶加工厂,进一步扩大产能。”富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武说,村里计划联合周边人溪村和江口村打造连片的千亩茶叶基地,让茶叶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产业为要关键在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业是长效脱贫增收的基础。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产业兴旺,关键在人”。2020年,富溪村实现全面脱贫。今年,富溪村还与金井茶叶达成了保价收购协议,但彭昂还是觉得不够,“企业包销虽然有保障,但是利润比较低。只有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打造自主品牌,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富溪村今年进行试采,目的也就是着重在本地培养一批技术和销售人才,为茶叶基地进入丰产期进行人才储备。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富溪河,终将浇灌和滋润出一个名副其实的“富”溪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