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找城管“最美模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3-30 11:16:36
微浏阳
—分享—

暖心故事

河南果农流动售梨被查处

城管队员自掏腰包买梨助其返乡

08版城管局-1.jpg

郑先生接受处罚后临近中午,城管队员和他一起吃中饭。记者李小雷

3月16日上午,市城管局集里城管中队副中队长张胜利接到一个来自河南的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河南省宁陵县果农郑先生对浏阳城管的人性化执法表示感谢。原来,前不久他装载着一车梨子来到浏阳流动兜售,被城管部门查处,并被处以罚款,不过他对浏阳城管的严格执法不但没有半点怨言,反而心存感激。

郑先生被处罚后为何还心存感激?他说,自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没少与城管打交道,但在浏阳,第一次被城管队员的行为“暖到了”。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日常巡查,城管两次查获流动兜售水果车

3月9日下午,市城管局集里城管中队在辖区内进行日常执法巡查,当巡查至双拥东路碧桂园观澜苑小区时,发现一辆河南牌照的外地车,摊主正在向路过的行人贩卖梨子。

根据《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流动售卖属于擅自摆摊设点行为,为此,城管队员立即下车进行处置。

“考虑到他是外地人,一路长途跋涉来到浏阳也不容易,我们当时只进行了口头劝导,暂扣其用于经营的一把电子秤,要求停止占道经营,然后就放行了。”张胜利告诉记者,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3月11日上午11时,当他们巡查至东沙路时,又发现该名男子占道摆摊贩卖梨子。

不听口头警告,男子仍然流动兜售水果,城管队员立即上前处置,并决定立案查处。“经过沟通,男子姓郑,是河南省宁陵县的一名果农。”张胜利说,由于该男子二次违法经营,根据相关法规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当即,城管队员对郑先生所驾驶车辆予以了暂扣,并要求郑先生到集里城管中队接受进一步处理。

经询问,张胜利得知郑先生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今年盛产梨子却遭遇滞销,这才满载一车梨子背井离乡寻求销路。

“我的梨子卖10元钱3斤,只比在家乡销售价格贵1元钱,除去路费、油费等开支,其实我是亏本的,根本没有赚到钱。”郑先生委屈地说,他已经离家一个多月了,一路上经过湖北、江西等地,但梨子还是没有卖完,这才流动兜售到了浏阳,未想刚到浏阳几天,就被城管查处了两次。

严格执法后,城管队员自掏腰包买梨子

在了解到郑先生的详细情况后,城管部门考虑到他的实际难处,决定依法对其处罚适当减免,最终作出处以行政罚款500元的处罚。

郑先生在缴纳罚款后,却被城管队员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感动了。

“当时处理完案件已经是中午,所以我们就打来了饭菜让他先吃饭。”集里城管中队中队长颜道春说,安排郑先生吃中饭,一来是到了饭点,二来也是为了平复其心情,让他感受到城管执法并不是冷冰冰的。

不过,郑先生的感动还在延续,用过中餐后,颜道春又当即发动队员和集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起购买郑先生销售所剩的梨子。

“剩下的虽然还有不少,但大家都来购买一点,就能缓解他的压力,让他早日返乡,这也是举手之劳。”在颜道春的带头购买下,大家纷纷掏钱伸出援助之手,10斤、20斤、30斤……郑先生的梨子很快就所剩无几。

“都说城管和摊贩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但此番来到浏阳,却给了我新的理解。”原本满是抱怨的郑先生对城管队员的举动顿时充满了感激,“我在其他地方也被城管查处过,这样的感动还是第一次,浏阳的城管真的不同。”

随后,城管队员还对郑先生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告知其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并对今后经营梨子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办法。

“我以后知道怎么做了,再也不会给城管部门添麻烦。”郑先生表示以后一定会遵守规定,随后高兴地踏上了返乡之旅。

出于感动,回到家后,郑先生立即给集里城管中队打电话报平安并表示感谢。

人性执法

践行“721”工作法,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事实上,郑先生已不是第一个感受浏阳城管人性化执法的外地流动摊贩。2019年11月,来自山东的果农张先生因在关口街道占道兜售苹果,被关口城管中队查处,并予以罚款。与郑先生一样,张先生面对处罚,同样充满了感激,因为他被暂扣的3000多斤苹果,也在城管队员的发动下,一售而空。

其实,城管人性化执法并不区分外地还是本地。在2019年7月,淳口镇瓜农刘先生因占道经营被城管队员查获,考虑到其家庭困难,城管队员自掏腰包买下了刘先生所剩的西瓜。

梅花小区菜市场自产自销区的摊主邓大爷,也曾是一名违规占道经营的摊主,被城管部门多次查处,但考虑到邓大爷是一名孤寡老人,且自力更生维持生计,城管部门在对其进行处罚教育后,帮他在梅花小区菜市场联系了一个临时摊位,让他放心经营。在此之后,淮川城管中队还将邓大爷列入常年帮扶对象名单,定期到家中走访慰问。

“他们情况都较为特殊,我们不仅是执法者,也是普通人,也有情感,理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几年前,浏阳城管就推行了“721”工作法,即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希望通过服务先行、温情管理、人性化执法来化解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关系,让城市更有温度。

感动瞬间

从今天起,全城寻找城管“最美模样”

执法整治时,雨中给摊贩打伞;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时,站在齐胸的水中将被困群众扛在肩上;查处流动兜售水果的摊贩后,自掏腰包帮助摊贩销售水果……一个个温馨镜头,一件件感人事迹,通过新闻报道刊发后,浏阳城管人性化执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

说起城管执法的转变,市民张先生就深有体会,几天前他就给本报记者发来了一组图片,记录了一名城管队员在人行道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整理随意停放公共电单车的温馨画面。

“以前城管队员如果发现公共电单车乱停乱放,基本上都是直接抬上车,予以暂扣,听说还要处以罚款才能放车。”张先生说,但这次,他发现城管队员在面对停放无序的公共电单车时,并没有一扣了之,而是将车辆整整齐齐地摆放到了停车区域内,成为了公共电单车的“管家”。

在张先生看来,这就是浏阳城管队员执法方式的重大转变,“更多的是服务,而不是教条式地执法,让生活在浏阳的市民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整个城市也变得更温馨。”

事实上,整天在城市里穿梭的城管人,不乏类似的感人瞬间,只是缺乏被发现的眼睛。为此,今年本报将联合市城管局开设《寻找“最美模样”》专栏,如果你被身边城管队员的一个细小举动感动到,请你记录下来,并发送到邮箱32359300@qq.com,一经采用将予以奖励。

最美瞬间

1.齐胸洪水中,将被困群众扛在肩上

2017年7月2日,浏阳遭遇洪涝灾害,方竹路一线被洪水围困。为解救被困群众,时任淮川城管中队副中队长的李厚福,在齐胸的洪水中转移被困群众,将一名被困群众扛在肩上,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区域。肩扛群众脱离洪水的画面被定格传播后,引来了一片赞誉之声。

2.在雨中为摊贩打伞,温暖了整个朋友圈

2017年11月10日早上,阴雨天气,时任淮川城管中队副中队长的张胜利整治占道经营时,发现一名卖菜老人准备挑担离开躲避执法,但又不便打伞,全身被雨水淋湿。张胜利立即快步上前接过老人手中的雨伞并撑开为其打伞,并表示不会没收蔬菜,让他自行离开。这一瞬间被路人拍下后上传到了网上,立即获得无数点赞,有人评论说,“城管在雨中为摊贩打伞,温暖了整个朋友圈。”

3.小孩闹市与家人走散,积极帮忙寻回

2020年4月29日晚,市民宋先生带孩子外出游玩时,与孩子走散,情急之下向巡逻的城管队员求助。城管队员立即将孩子信息发布到了商户联系工作群中,发动沿街商户一起寻找,并很快有了回音,仅仅40分钟,就将孩子完好无损地送到宋先生的手中。事后,满怀感激的宋先生将一面写有“尽职尽责,为民排忧”的锦旗送到了淮川城管中队。

4.劝导占道经营,遭喷雾袭击不还手

2020年5月10日下午,城管队员黄毅在步行街人民路路口劝导一名摆摊卖画的残疾人时,遭遇两次喷雾袭击。尽管脸上和身上被喷了火辣辣的不明液体,但他仍然耐心地劝导,最终让摊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收拾字画离开。此事经本报报道后,读者对城管的文明执法予以点赞。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