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法官以心换心成全国标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4-07 10:59:27
微浏阳
—分享—

大力缩短速裁案件审理天数,善解心结成"调解能手"

08版民生会客-3.jpg

在工作中,余园静始终坚持以和善、耐心、专业的态度对待当事人。市人民法院供图

日前,捧回"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荣誉证书后,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余园静法官工作室负责人余园静很快就将喜悦之情藏于心底,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2017年10月,市人民法院设立以她名字命名的速裁审判工作室,这在长沙市乃至全省都是首创。为加速案件流转,她和团队对民事速裁工作进行大胆创新,简化案件送达及审判流程,目前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5.6天。2020年,她经手的案件共结案1492起,平均每天结案4起,其中调撤率为64%,最多的一天,她办结了170多起案件(为系列案)。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创新办案模式

确保快结案、结好案

3月29日上午,在工作间隙,余园静接受了采访。她的工作很忙,位于市人民法院一楼的余园静法官工作室的墙壁上,有块白色记事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不同案件的开庭日期和具体时间。

“这是这一周的排期。每天审理七八个案件是常事,从早上9点30分到下午4点多,几乎没有休息的间隙。”余园静告诉记者,她的正常工作时间往往被开庭和接待案件当事人挤得满满的,加班写文书也就成了她的日常,“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个期限是开庭后当日或次日要完成文书,白天完成不了,就带回家完成。”

“虽然很忙,但是我更想做好这件事。”余园静说,2017年刚接手速裁工作时,她感觉到压力很大,“既然是速裁,就要求快结案、结好案,这对法官的要求很高。”有股拼劲的余园静勇敢面对挑战,和团队成员研讨后,对民事速裁工作进行大胆创新,简化案件送达及审判流程。

效果显而易见。按照规定,民事诉讼简易程序要在3个月内审结,但通过速裁,一年里,余园静经手的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短为15.8天,既破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减少了法官工作量,又为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去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余园静还创新采用网络办案等新模式。2020年,她和团队共审理民事案件1492件,将案件平均审理天数进一步缩短到了15.6天。今年截至3月29日,余园静经手的案件已结案381件。

结案快,效果却从不打折。数年来,余园静所承办的案件没有投诉、上访事件发生。早在2017年12月,就有一名当事人赠送给她一面写有“高效为民,速立快结”的锦旗。此后,她的工作室经常收到锦旗。“去年下半年,我们还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呢。”余园静说。

据悉,这封感谢信是去年10月14日由市民陈先生送来的。因借款多年未被归还,陈先生于去年3月25日将借款人告上法庭,经速裁,4月3日即结案。后因借款人未按判决书归还,他又申请强制执行,将借款全部收回。“余园静等各位法官用专业的法律知识,耐心细致地做好了当事人的工作,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公正与效率。我也想对他们的迅速、公正判决和高效执行表示感谢。”陈先生在感谢信中如是说。

“调解能手”有诀窍

用细心、诚心、善心推动案结事了

采访的过程中,余园静的声音一直很轻柔,笑容亲切,让人如沐春风。

“我也要求团队成员以和善、耐心、专业的态度对待当事人。”谈起对自身工作的感想,余园静表示,法官经手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对智商与情商的考验,“一起案件要真正实现案结事了,就必须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为此,她在调解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如今,余园静已经成了同事们眼中的“调解能手”。

她有什么调解秘诀?“我坚持用细心、用诚心、用善心开展工作。”余园静说,速裁案件大多是案情清晰、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买卖合同、民间借贷、追索劳动报酬、物业合同类案件为主,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严谨、细心把好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又需要用诚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最有效率的公平与正义。

余园静讲述了去年审理的一个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在向法院起诉时申请了财产保全,法院依法冻结了被告银行卡中的存款,被告得知后,情绪非常激动,称被冻结的存款是用来偿还房贷的,如果本月房贷没有及时偿还,将影响到他在银行的征信。

“我边安抚被告情绪,边了解情况,被告说本想在年初偿还债务,后因投资失败无力偿付,遂酿成这个纠纷。”余园静了解情况后,当场联系原告到法院并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努力,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原告也同意解除对被告财产的冻结。

“这个案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被告临走时说的一句话,他说:‘余法官,你放心,我一定会按期履行还款义务的,不然我都对不起你呀’!”企业和民众都有不容易之处,余园静都会在庭前主动与当事人沟通,通过线上等方式组织双方调解,尽量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对于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调解成功的案件,对他们来说,却可能是一次转机、一次生机。”

余园静感慨,虽然工作辛苦,但是这几年来她同样收获满满,“在以前,当事人还会对速裁持怀疑态度,但现在,很多当事人反而会主动问能不能走速裁,如果不可以,还会追问为什么。”在她看来,市民态度的转变,就是她和团队取得的最大成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