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转战湘鄂赣,偏师借重黄公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4-20 09:49:19
微浏阳
—分享—

03版党史学习教育-1.jpg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毛泽东曾在其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这样称赞杰出的红军将领、军事家黄公略。

1928年11月,黄公略率部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在浏阳沿溪镇,王首道、黄公略、潘心元、张启龙领导红五军第二纵队及浏阳工农武装游击队在沿溪桥发动“沿市暴动”,并取得胜利。

日前,迎着绵绵细雨,黄公略的外孙女张献华踏着先烈的足迹来到浏阳,寻访外祖父当年战斗的地方,并前往沿溪镇瞻仰沿溪桥工农暴动遗址,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追寻历史记忆。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莎

寻访先辈足迹

重走黄公略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4月6日下午,从北京来的张献华一行在湘潭市寻访祖辈足迹后,来不及休整,又驱车来到浏阳沿溪镇,直奔沿溪桥工农暴动遗址。

沿溪桥全长66米,宽4.8米,是一座由青石板铺砌的多墩红砂岩石拱桥,横跨大光河。这座桥是当年从湖南进入江西的要道桥梁,也是进入大光洞、仁和洞山区的正面通道。

“没错,就是这里。”虽然是第一次来沿溪桥工农暴动遗址,但张献华对在这里发生的“沿市暴动”十分熟悉。看着外祖父黄公略曾经殊死战斗的地方,张献华十分激动,革命先辈奋勇杀敌的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黄公略,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市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参加湘军,当过排长、连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武昌城等战斗中立有战功。同年底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黄公略与彭德怀等一起组织发动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十三师四团党代表,后任红五军第二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红五军主力开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1928年11月15日凌晨,在浏阳沿溪镇,黄公略率红五军第二纵队及浏阳工农武装游击队兵分三路前往沿溪桥,偷袭了国民党的守桥部队。“当时由我外祖父任总指挥,一路直捣敌连进驻地萧家祠堂;一路从右翼直取桥西万寿宫,截住敌人向古港去路;一路从左翼截住敌人向永和逃窜的去路。”站在桥上,张献华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据相关史料记载,这场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敌加强连大部被歼,并缴长短枪90余支,手榴弹30余枚,“沿市暴动”取得成功。“这次战斗重创国民党军,我方军队仅伤亡数人。”张献华说,“沿市暴动”让红军士气大增,军心也更加稳定。

随后,为扩大战果,红五军第二纵队兵分多路,配合各地党组织开展暴动并取得胜利。在这期间,黄公略虚心向地方游击队请教游击战术,并结合军事专业知识与敌人开展游击战,充分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

重走当年黄公略战斗过的地方让张献华心潮澎湃。“外祖父家境殷实,又是家中幼子,是最受宠的,但他还是离开了家乡,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31年他在战斗中负伤牺牲,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张献华感慨,战火纷飞的年代,黄公略和许多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生命,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多方搜集资料

“外祖父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从沿溪桥驱车前行二十分钟,便进入了风景秀丽的大光圆村,再往深处去,便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浏阳第一区苏维埃政权的核心区域——大光洞、仁和洞山区,史称“双洞”苏区。这里是黄公略创建的红五军第二纵队的驻地,也是中共在湘鄂赣边区创建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苏维埃政权。

巍巍炮台山,料峭山风还浸染着春日的轻寒,雨后的山路泥泞难走。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张献华一行人在大光洞书院宣讲员张立雄的带领下来到这些战壕与炮台的遗址。尽管已经过去了九十余年,但战壕周边的松柏依旧挺立。

“其实刚来浏阳之初,黄公略是有些失意的。”张立雄介绍,在平江起义后,队伍中出现士兵叛逃的情况,令黄公略心情异常沮丧。在浏阳和张启龙、王首道等汇合后,黄公略的部队与坚守此地的浏东游击队进行了混编,成立了新的红五军第二纵队,黄公略也重新振作了精神。

张立雄说,在“双洞”苏区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革命故事。1928年至1929年,随着苏区的扩大,国民党对平浏地区的围剿越来越疯狂。黄公略带领部队转移到“双洞”苏区,依托沟壑进行战斗。在他们的顽强战斗下,红五军第二纵队由原先的几百人发展至两千多人,扩大了革命力量,保卫和扩大了湘鄂赣边区根据地。“可以说黄公略在浏阳真正完成了向成熟军事家的转变,在之后的军事生涯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傲人战绩。”

望着陡峭的山路,张献华无法想象当年外祖父是如何在重重炮火、枪林弹雨中,在敌人残酷的封锁和“清剿”中,挖战壕、设哨卡、垒炮台,一步步壮大部队的。她此行来浏寻访黄公略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不仅是为了追寻历史记忆,同时也是为了搜集资料。

“从1956年起,我父母就开始搜集外祖父黄公略的资料,做了大量的采访笔记,两人共同整理出了一本册子——《我的父亲黄公略》。”张献华说,父母相继逝世后,她便接过了这个重任,继续多方搜集黄公略的资料。

这些年来,张献华辗转湖南、江西等地,寻访黄公略战斗过的地方,查阅历史资料,感受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虽然没有见过外祖父,但是通过重走当年的革命路、听他的事迹、体会他敢于担当、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是令我感到最骄傲的英雄。”张献华说。

新闻延伸

红色遗址成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课堂

如今,在沿溪这片红色热土上,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沿溪桥、大光洞、仁和洞等红色遗址,在无声颂扬着黄公略、王首道、潘心元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也成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吸引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游客来此怀念革命先烈。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事实上,早在二十多年前,便有村民自发开展沿溪桥的日常清理、巡护等工作,保护这处红色遗址。与此同时,沿溪镇也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属地责任,安排了专人对沿溪桥进行日常巡护,实行常态化巡查,2016年还对桥进行了翻修。

“2017年我接管了沿溪桥的日常巡护工作,每天都要来桥边转一转。”虽是义务巡护,但沿溪镇建设村党建专干周三根丝毫没有懈怠。有游客来瞻仰遗址时,她便向大家讲述“沿市暴动”的故事;没人来时,她便巡查桥墩情况,维持桥面整洁。

“从沿溪桥到‘双洞’苏区,我们是听这些革命故事长大的,有义务保护好这些革命遗址。”周三根说,如今在沿溪桥周边,镇村修建了屋场、道路、休息台、文化牌等基础设施。屋场里,一段段红色故事汇成一堂课,在口耳相传中永续传承着先烈精神。

与此同时,湘潭湘乡市的黄公略故居也格外热闹,这里成为了各个单位、企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地点,众多的党员干部、游客在故居了解黄公略英勇无畏的一生,汲取前行的精神伟力,坚定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决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