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银秀的一天与十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5-21 10:46:00
微浏阳
—分享—

06、07版通版-1.jpg

5月18日上午10点,雨势渐小,罗银秀走过山路,前往留守老人杨凡坤家查看暴雨后的房屋受损情况,帮着清理水沟、挖淤泥。

5月18日凌晨,天黑如墨,小河乡新河村又迎来了一阵狂风暴雨。72岁的杨凡坤听着外面如注大雨,直接打落在自家的屋顶和门窗上,吓得无法入眠。凌晨四五点时,有人来敲她家门喊道,“杨妈妈,没事吧?去我家躲雨吧”。她这才连忙下床。

敲门的是罗银秀,1962年出生,个子不高,但她身上有一股让人信赖的力量。不止杨凡坤,在新河村,罗银秀是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她是留守老人眼中的“好女儿”,是留守儿童眼中的“好妈妈”,是留守妇女眼中的“好姐妹”,她还是浏阳市银秀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是村上200多户养殖户的致富带头人。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好女儿

老人把她看得比自家孩子还亲

时间:5月18日上午10点

地点:小河乡新河村罗银秀家

镜头:多名老人“来躲雨”

06、07版通版-4.jpg

罗银秀是10多个老人的“女儿”,这十年来,她经常会去老人们家里看看,帮他们做家务、农活,也会帮他们跑腿买药、办证。

上午10点左右,雨渐渐小了,罗银秀扛着锄头,打着伞,陪着杨凡坤回家看看家中的情况。

杨凡坤是独居老人,房子在一座山脚下,从罗银秀家出来,先走田埂,再上山路,沿着一段两三米高的坡岸走,就能看到一间土坯房,临山而建,三面是山坡,屋后不远处还有一口塘,每次遇到暴雨、雷阵雨天气,这座土坯房就面临着山体滑坡、塘水倒灌等风险。所幸这次问题不是特别严重,厕所间的瓦片被风掀掉了,门窗脱落掉在地面上,下水道被泥沙堵住,积压了一些水。罗银秀赶紧用锄头帮着清理水沟,并安慰杨凡坤说,等雨停了再来帮她盖好屋瓦、钉牢门窗。

“如果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杨凡坤看着罗银秀忙里忙外,不由得又湿了眼眶,早上罗银秀接她去躲雨时,杨凡坤就忍不住哭了一回了。老房子每次经历风雨都让她心惊胆战,最严重一次是2019年,那次风特别大,整个屋顶的瓦片都被掀翻了,她躲在家里瑟瑟发抖,心想着房子会不会被吹垮了去。就在这时,她听到罗银秀在喊她,原来是担心她的安危,罗银秀大半夜里穿着蓑衣、打着手电筒,泥一脚水一脚来接她走。

实际上一早被接回罗银秀家“躲雨”的,不止杨凡坤一人,三四个老人都在罗银秀家等雨停。罗银秀是微网格长,按照镇村安排,她负责联系的15户人家共68人,有不少老人是独居的。每次通过天气预报得知将有暴雨时,她都会主动进行片区巡查,尤其对留守老人家,她挨家挨户宣传防汛知识、排查安全隐患,有些老人害怕,她就直接将老人接回自己家暂住。2017年小河乡遭遇一场大风雪,一晚上她接了四五个老人住到自己家中。

从杨凡坤家回来后已是上午11点多,罗银秀换下湿透的鞋子,她还要去另外几个留守老人家看看,这是她近十年来的日常。戴锡娥老人眼睛不好,腿脚不便,需要坐轮椅,居家生活都靠罗银秀在帮扶打理;范荣连老人也是有病在身,此前他突然病倒,就是罗银秀第一时间发现,带他去检查、买药,给他喂饭送药,照顾了10多天。

“她将所有老人都当作父母一样看待。”杨凡坤说,在她心里,在村上老人心里,罗银秀就是最亲的“女儿”。

好妈妈

留守儿童说她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时间:5月18日下午1点45分

地点:小河乡新河完小

镜头:三个少年抱着“妈妈”撒娇

06、07版通版-5.jpg

罗银秀是10多个孩子的“妈妈”,她经常去学校看望孩子们。在孩子们心里,她就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到中午时,雨水渐歇,天光渐亮,层层云雾散去,雨后清新的空气带着田野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就着若隐若现的日头,罗银秀要去村上新河完小看望她的孩子们。

“小阳,你妈来啦!”才进校门,就听到走廊上孩子们叫喊的声音。罗银秀抬头一看,11岁的小阳、8岁的小斌和13岁的小程看见她就飞快地朝她跑过来。小阳一把抱住她,窝在她怀里说,“妈妈来看我啦!”

除了留守老人需要特殊照顾之外,罗银秀的微网格里还有10个留守儿童需要她格外关怀。小阳的母亲在生下孩子40天后就离家而去,是罗银秀抱着他长大,给他洗头、洗澡、喂养;小斌和小程的父母在外打工,兄弟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爷爷卧病在床,是罗银秀帮着扛起了照顾孩子的部分责任;李元普家三个孙女都是留守儿童,孩子的母亲在孩子断奶后就外出打工了,她们的作业辅导,也离不开罗银秀。

新河完小教师吴全耀说,留守儿童是乡村的普遍现象,在新河完小,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有的班级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70%,学校对他们也倾注了很多心力。但实际上孩子还是会被隐约地伤害。有次罗银秀看到小阳眼眶红红的,问他怎么了?孩子一问就哭了,说同学们笑他没有妈妈,他当时争辩说“我有妈妈,我妈妈是书记(指罗银秀),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这一句话让罗银秀都忍不住掉下眼泪,她抱着孩子说:“是的!我就是你的妈妈!”

从此以后,罗银秀经常抽空去学校看望她的孩子们,因为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

说起“母爱”,其实罗银秀也快60岁了,更像是孩子的奶奶辈,但罗银秀支持孩子们喊她“妈妈”,因为她觉得“妈妈”是一个美好的不可替代的词。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她自掏腰包花了10000多元在院子里建起了娱乐、健身场所,每逢周末,孩子们都会来这里玩耍、做作业,听她讲故事;每到六一儿童节,她还会组织党支部开展关爱儿童的活动,并自己拿钱给孩子们买书包、学习用品和礼物。

“一切都值得。”罗银秀说,她希望孩子们被爱包围、快乐成长。孩子们也很爱她,有时候买了零食就会揣在怀里跑过来带给她,有时候怕她累着也会帮着她做家务、做农活。有次小斌小程兄弟俩送来一碗自家做的艾叶粑粑给她尝鲜,她不在,两个孩子忍不住对罗银秀的老公叮嘱了好几次:“兰爸爸你别都吃了,留点给我妈!”

好姐妹

村上姐姐妹妹团结“妇助”

时间:5月18日下午3点30分

地点:小河乡新河村唐枚秀家

镜头:妇女们在一起“开会”

06、07版通版-3.jpg

罗银秀养了200多只黑兔,她每天都会割来新鲜的青草,风干水分整理成堆。

下午3点半,劳作的人们慢慢往家赶,喝茶的喝茶,聊天的聊天,享受着宁静的休闲时光。罗银秀赶到唐枚秀家时,唐枚秀、肖连英、王明连、杨坤凤等正聊得兴起,这几个都是新河村“妇女互助会”的成员。以往女人们坐一起总有一些烦心事聊,但如今在一起,更多的是聊快乐的事情、聊养殖、聊发家致富的门道。

“最近雨水多,可别给兔子吃生水,怕会生病。”罗银秀笑着加入她们的话题。谈养殖,罗银秀是有发言权的。2011年,她建起浏阳市银秀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养殖黑兔,通过10年摸索,她基本掌握了黑兔育种、喂养、防疫等全套技术,还将自家兔子送给乡邻当种兔。渐渐的,很多家庭都加入进来,最开始合作社一共才5户成员,到如今,已经发展到200多户了。

罗银秀还主动联系官渡税务分局党支部,联手开展“党建+产业帮扶”活动,帮助村上8户人家实现了脱贫。70岁的龚如英自己身体不是很好,她还要照顾家里儿媳、孙子、孙女三个智障患者。罗银秀一边接手帮她照顾家里的病患,减轻她的负担,一边教她养殖黑兔,提高经济收入。如今龚如英一扫沉重的生活压力,生活有了奔头,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06、07版通版-6.jpg

罗银秀是村上妇女们的“姐妹”,大家经常在一起边干活边聊天,并成立了“妇女互助会”,互帮互助,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实际上我只是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罗银秀说。2011年之前,她也在外地打工,因为要照顾家里年迈的父母,她选择回来了,后来在政府科学的指导下养殖黑兔。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一般,留守妇女同样是特殊的群体,她们几乎承担起了家里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做家务、干农活的所有责任,有的还需要想尽办法去挣钱、养家糊口。

罗银秀自己在养殖黑兔成功后,就发动留守妇女也来养殖黑兔,她免费给大家发放种兔,免费给兔子打疫苗,还经常上门手把手指导。10年来,在她的帮助下,很多妇女的收入增加了,家庭经济也有了好转。今年3月8日,罗银秀成立“妇女互助会”,18个成员响应报名,大家都愿意一起来帮助身边的人。杨凡坤说自己受到了那么多帮助,也真心想要回馈社会,她专门学了智能手机的操作,去教会村里其他老人使用。

“‘妇女互助会’还为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小河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乡长刘婷远表示,“五一”期间小河“网红坝”吸引了大量游客,为确保游客安全,罗银秀带着“妇女互助会”的成员二话不说到现场维持秩序,顶着太阳一忙就是一整天。在刘婷远看来,自从成立了“妇女互助会”,新河村仿佛有了更多的“罗银秀”,她们看似平凡却又坚强,她们帮助弱小、解决困难,她们活跃在需要帮助的人身边,是老人的“女儿”,是孩子的“妈妈”,是妇女的“姐妹”,她们和罗银秀一样,有着一张热情的笑脸,和一双温和的眼睛。

相关链接

一颗红心,四代传承

“安湾桥老樟树枝繁叶茂,你们知道曾发生的悲壮故事吗?”日前,小河乡新河村微网格长罗银秀在家举办“红色小河我宣讲画里小河我建言之‘小河乡微网格红色微党课’”活动,她的父亲,87岁的老党员罗湘楼现场讲党课,刚开个头,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从爷爷罗时财,到父亲罗湘楼,再到自己儿子兰海东,罗银秀一家四代都是党员,老一辈爱党爱国的精神一直在这个家中代代传承。从小,罗银秀就听她爷爷说过,1933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小河大量屠杀共产党员及苏维埃政府人员,因叛徒告密,中共小河乡苏维埃委员会成员在合石口开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10月25日下午5时许,18名成员遇难,被反动派用刀砍下头颅,悬挂在老樟树树枝上示众。

当时,罗时财作为党员参加了那次会议,在敌军搜过来时,他帮助好多与会人员逃了出去,但依旧有18名烈士被捕、被杀。每每谈起这些,老人总是唏嘘不已,提醒罗银秀说,“如今的好日子都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定不能忘祖忘根,要懂得感恩和珍惜。”

罗银秀将老人的话深深烙在心里,这也是她任何时候都愿意付出、奉献的原因。

“我们的太平日子是党带来的,我们的幸福生活也是党带来的。”罗银秀说,她自己也是受党和政府恩惠的人。2011年她回到村上,自己也曾摸索着养殖羊、牛,但失败了,就在她无可奈何时,小河乡举办了黑兔养殖培训班,并且每人发放10只种兔,这给她带来了新的机遇,她很快上手,最多时养殖了2000多只黑兔,给自家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罗银秀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也更加体会到爷爷告诉她的“要懂得感恩和珍惜”,这更加坚定了她帮扶别人的想法。日常生活中,她帮助老人、儿童、妇女,她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还带头开荒发展种植业,如今50多亩油茶长势良好。

在2020年疫情来临之时,她接连数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到群众家中和公共场所喷洒消毒液,自告奋勇请求排班守卡,自制了100多只口罩发放给周边群众应急,并在2020年上半年开学之前自掏腰包购买了150多只口罩发放给自己的微网格联系户以及周边孩子。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罗银秀说,她希望自己所做的这些微小的事,能像当年爷爷浸润她的心田一样,滋润下一辈、下下辈,让爱党爱国思想代代传承,让乡间田野红旗飞扬,让大家都加入进来,为这伟大的时代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