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运输车满载运往东区12个接种点的疫苗驶出市疾控中心的大门。
6月30日起,浏阳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第一剂次新冠疫苗的接种,目前全市设立了42个接种点,154个接种台,部分接种点每日接种数量达958剂次。
疫苗每天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接种点的呢?7月12日,记者跟随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直击疫苗保存、运输及分发至接种点的全过程,记录下了"一支疫苗的旅程"。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卉彭红霞
入库
扫码校验,确保每一支疫苗全程可溯源
10:30,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张小明在接到上级单位分配给浏阳的疫苗数量信息后,根据各接种点的接种能力和需求,制定了详细的配送计划表。
11:44,“这是今天的疫苗配送计划,疫苗到达后请尽快安排实施。”张小明将审批后的配送计划表交到了市疾控中心后勤保障科科长黄启明的手中。
13:42,“苗出发了吗?”得知原定于13时30分从长沙发出的新一批疫苗要延迟出发后,黄启明决定先将其他的准备工作做在前面。“每批次疫苗都是由国家工信部统一调拨,从厂家经省、市逐级分发配送,但运输途中受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所以到苗的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黄启明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来苗以后无缝对接、迅速配送,所有工作人员都是24小时待命。
14:15,所有准备工作就绪。疫苗领发表、疫苗质量验收单、运输记录单等资料已按乡镇为单位装订,分配到3条运输线路的配送员手中。
15:52,来自长沙的疫苗配送冷链车到了,上面搭载着40200剂新冠疫苗。
车辆停放妥当后,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立马上前,打开车厢门,拉开厚布门帘,协助工作人员快速地将一箱箱新冠疫苗从车上卸下,放进冷链库房中,一刻也不敢耽误。
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疫苗搬到运输车上。
“疫苗的运输和保存,要求全程控温,温度要保持在2℃—8℃内。”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陈建伟介绍,为了新冠疫苗的存储,市疾控中心特意新建了一个15立方米的冷库。目前,该中心拥有3个大型冷库,库容48立方米。
16:10,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始核对疫苗的“身份”,包括疫苗的名称、数量、厂家、有效期等信息,并检查疫苗在库、在途冷链温度数据。数据无误后,迅速进行扫码入库,确保所有疫苗录入疫苗管理系统,再将疫苗送入冷链库房中。
16:16,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贰号冷库”,6.2℃的气温与室外的气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库房内一箱箱新冠疫苗被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
“每一支新冠疫苗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监管码。疫苗出库时,需要按疫苗调拨单扫码校验才能出库,接种点接收疫苗时,医护人员也需扫码入库,接种时还需要扫码校验,确保每一支疫苗全程可溯源。”冷链库房的工作人员表示。
运输
冷链运输,全程温度控制有严格要求
16:30,“为了保证疫苗的使用效率,新冠疫苗在冷库‘休息’的时间并不会太久。为了加快分发速度,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在冷库内进行拆苗、扫描、装苗、封装等工作。
就在新冠疫苗出库装箱时,室外的冷链运输车驾驶员已将车辆发动并将车内温度预冷至2℃-8℃范围。“新冠疫苗是生物制品,对保存管理有严格的要求。”现场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解释。
冷链运输车在永和镇乡间道路上平稳行驶,风吹过稻田,带来了凉爽的风。
16:53,运往浏阳东区的冷链运输车驶出市疾控中心的大门。这是市疾控中心配送第54批新冠疫苗,也是他们派出的第226趟运输车。
在车上,记者发现中控台的左下方放置着一个电子温度计,上面清楚的显示着5.6℃。“这个温度计是为了实时监控车内冷藏箱内疫苗的温度。”市疾控中心的配送员郭亮说。
车上搭载的16480剂疫苗,将开启它们前往东区12个接种点的运输之旅,记者一路跟随,记录着它们的旅行轨迹。
分发
快速接苗,放入专用的医冰箱
17:09,“疫苗到了。”冷链运输车驶入了关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坪,郭亮将装有新冠疫苗的冷藏箱搬进该服务中心的疫苗冷藏室。
现场,关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涂标,仔细核查了疫苗的相关资料后,将疫苗信息扫描录入系统。记者注意到,在涂标接收疫苗时,郭亮在疫苗运输记录单上详细记载了启运和到达的时间,以及疫苗存储和环境的温度。
18:58,在落日余晖的掩映下,冷链运输车在乡间的小道上平稳行驶,风吹过稻田,带来了凉爽的风。从关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口街道溪江卫生院再到高坪镇卫生院,每到一个接收点,相同的程序都被不断地重复。
为了在6个小时内将所有的疫苗送抵接种点,郭亮和司机不敢休息,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接种点。
19:15,5640剂新冠疫苗被送到古港镇中心卫生院,这是东区接收疫苗数量最多的接种点。古港镇中心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贾丽娜从郭亮的手中接过疫苗,随后一个个快速扫码入库。记者看到,所有的新冠疫苗都是在冷藏箱中进行的扫描,再被放入专用的医用冰箱中。贾丽娜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环节都要尽量减少疫苗在室外停留的时间。”
19:45,天色渐晚,冷链运输车却还行驶在路途中,先后抵达永和镇卫生院、永和镇七宝山卫生院、沿溪镇卫生院。
20:45,在达浒镇卫生院前坪,完成疫苗交接后,郭亮和司机就站在车边吃起了面包。为了不耽误事,面包三两口就吃完了。“车内冷藏室必须保持2℃到8℃范围内,所以车子是不能熄火的,我们也不能走远,再饿就喝点水。”郭亮告诉记者,这一次的配送很顺利,6个小时候内可以完成,不然别说吃面包了,就是喝水的时间他们都要省下来。
郭亮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有时候疫苗从长沙运送到浏阳时比较晚,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就要抢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连夜将疫苗分发至全市各个接种点,运送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各接种点负责“接棒”的工作人员也是24小时响应,全程守候在接种点,力保做好后续工作。
21:00,冷链运输车从大围山卫生院离开时,月亮已经悄悄爬上了夜空,夏日的繁星在闪烁。
21:28,从官渡镇卫生院,再到张坊镇卫生院。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少,路灯泛着朦胧的光,照亮着向前的路。
冷链运输车到了当天的最后一站小河乡卫生院,工作人员正在搬运疫苗。
22:18,“到了!”冷链运输车驶入小河乡卫生院。依旧是规范的扫码接苗,这些疫苗历经近6小时,跨越了10个乡镇街道。来到了最后一站的医用冰箱里,此时冰箱的温度是疫苗们“最喜欢”的2℃—8℃。
小河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截至目前,该院接种人数已达6159人次,目标群众的续种达98%。
22:30,乡间的夜晚似乎来得更早一些,路上已经难觅行人的踪影。路旁一栋栋的农舍里,或许已经在酝酿甜蜜的梦,而郭亮他们才开始踏上回家的路。23:47,夜色正浓,冷链运输车安全抵达市疾控中心。明天这样的“冷”运之旅,又会再次上演。
等天亮起来,每个接种点都会迎来新的接种人群。那里会异常的热闹,因为每一剂疫苗都在那里等到它的“有缘人”。在完成“身份验证”,被注入手臂的那刻,这支小小的疫苗就完成了这一趟神奇而又神圣的旅途,找到了自己最终的归宿。
一支疫苗从出厂,到运输,再到注射,背后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据市疾控中心统计,截至7月12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达1381591剂次。
记者手记
跨越万水千山只为守护你
江卉
中午的太阳十分炽热,室外温度达到了37℃,即便是站在室外一小会儿也让人汗流浃背。在这样高温下,我们却开始了一趟低温运输之旅。
东区的12个接种点,分布在了11个乡镇街道。因为运输时间的紧迫性,除了疫苗的交接,车辆全程没有停歇,我们的采访也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
不同于疫苗冷藏室的舒适凉爽,驾驶区略显拥挤,虽然开着空调,郭亮的额头上也泛着细汗。“我们已经从沿溪镇出发,还有20分钟左右达到,请提前做好准备。”在车上,郭亮一边联系下一站的工作人员做好接苗的准备工作,一边检查着下一站疫苗的数据资料,“我先准备好,交接工作才能高效进行。”
12个接种点,不同的工作人员,一直重复着相似的工作流程。“请检查一下疫苗的厂家、批号、批签发、型号、外包装……”郭亮不厌其烦地提醒着工作人员,一定要细致,并陪同他们将疫苗放进专属的医用冰箱后,才提着冷藏箱放心离去。
到达小河乡卫生院时,一幕场景让人感动——近20公斤重的冷藏箱,郭亮一个人提,一路小跑着前进。像有人在追赶似的,不敢有丝毫懈怠。直到将540剂新冠疫苗交到工作人员唐旭的手中后,郭亮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23时20分,夜晚的道路,显得格外冷清,只有对面不时闪过的车灯,才点缀出些许的热闹。直到这时,郭亮和同事才能慢下脚步,好好看一看窗外。景色已经隐在了夜色中,但平静心悦的心,却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色彩。
跨越万水千山,只为守护你。一支小小疫苗从城市到乡村的漫长旅程,体现的是国家的强大和我们中国人十足的底气。当你打开自己的健康码,看到那一圈耀眼的金色盾牌时,请记住:我们被一群可爱的人,坚实地守护着!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