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线作画,百转千回诉衷肠
刘瑛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自制了一系列红色钉线画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块实木板、几百颗钉子、一捧丝线,家住淮川街道城西社区的刘瑛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用这些工具自制了一系列红色钉线画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钉线画"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外流行的一种手工装饰物。它是一种通过将线绳绕在钉子上,绕出一种疏密变化,构成半立体画作的艺术类型。钉线画看似简单,然而真正要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需要耗费不少精力。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发挥钉子精神
用钉线作画,致敬“百年钉子精神”
走进刘瑛家,只见七八幅红色钉线画摆放在桌子上。
“这是《中国梦》,这是奖章、徽章,这是《党在我心》……”刘瑛一一介绍说,每一幅作品都是她亲手创作的,凝聚了她的心血。
刘瑛出生于1986年,热衷于手工制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她用钉子和线创作“致敬百年,我心向党”的主题作品,有着特殊的含义,“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有着一种钉子精神,认定了让人民当家作主,就一定做到;认定了为人民服务,就永远不会变,这亦是板上钉钉、说到做到的精神。”
钉线画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刘瑛先是在实木板上画上初稿,然后沿着线条钉钉子,钉子需要钉得挺直且间距相等,只要有一颗钉子钉歪或者钉子间的距离宽了,就会影响观感,如果拔掉重新钉,同样会影响作品的美感;钉完钉子后就到了绕线的步骤,绕线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绕,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绕,刘瑛是按照自己摸索出来的规律一丝不苟地绕线,她觉得这种“认真”,更能体现自己爱党爱国的态度和情感。
细看刘瑛创作的钉线画,有百年标识、地图、长征路线图等。其中最大的一幅作品有一米多长,80多厘米宽,用的是加厚实木板,上面光钉子就钉了360多颗。这幅作品选用了红色、黄色丝线,绕出党旗的形状,中间勾画出“建党100周年”的字样,字迹分外端正,还加入了浏阳的元素,上空是一朵绽放的烟花,中间是一轮破云而出的太阳,党旗飘扬,底下落款是“浏阳”二字。
为了创作这些钉线画,刘瑛不断地敲钉子、绕线,右手酸疼不已,手指被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记,一按就疼,但刘瑛笑着说:“一切都值得!”
跟着共产党走
送公益课堂进社区,普及党史知识
2021年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不只是刘瑛,许多人都希望利用手工作品表达爱党爱国的心声。创作的过程中,刘瑛不仅带起了一股做手工作品的潮流,还推动了党史知识的普及。
“今年四月份我就开始参加公益活动。”刘瑛说,最开始是图书馆启动的红色浏阳绘本手工课,邀请她讲课,还有龚家桥社区等,邀请她进社区、进小区,教孩子们创作衍纸画、钉线画。第一次接触钉线画时,孩子们都很好奇,问钉子怎么能做画呢?刘瑛教孩子们最简单的技法,还跟孩子们讲解自己理解的“钉子精神”。她觉得能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宣扬爱党情怀,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此后刘瑛开始利用自己的公益课宣传党史知识,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在《打响革命第一枪》手工课堂上,她向孩子们介绍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靠小米加步枪赢得胜利的,讲当时环境有多么艰难困苦,并教大家用废旧纸壳做手枪、坦克、飞机;在《党的长征路线图》手工课堂上,她教大家画红船、拼接红船。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小朋友能讲党史故事,制作和党史相关的手工作品。
从四月至今,刘瑛已经上了50多堂公益课,她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赠送材料包。而最让她感动的是,很多参加过活动的家长主动找到她,表示愿意加入她的团队,为推广手工作品、普及红色文化出一份力。
如今暑假来临,很多社区都邀请刘瑛带领孩子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时,都能引发孩子们的一阵赞叹,尤其是《党在我心》《中国梦》《长征路线图》等作品,精致美观,让人惊叹不已。而更让人敬佩的,是她创作背后的一腔热忱,那一颗红心、一颗公益心,以及“争取更大光荣”的一种志愿精神。刘瑛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永远跟党走的承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