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下午,浏阳河六桥下,不少市民在此戏水游泳。为了提高大家安全意识,周边有专人提着喇叭,时刻提醒游泳的市民注意安全。黄绍红摄
浏阳日报讯(记者许雅兰)天气炎热,全国各地频发的溺水事故给防溺水工作敲响了警钟。为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工作,提高未成年人暑期安全自护能力,7月14日上午,浏阳市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在集里街道百宜社区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讲座,社区50余名青少年儿童参加了讲座。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水域千万不能去游泳吗?”“如果发现他人溺水,我们该怎么办呢……”讲座中,市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王永玉向学生传授防溺水、如何自护和施救等知识。
据悉,自7月份以来,市飞虎人防志愿服务队通过“大喇叭”喊话、开展知识教育讲座等方式,进社区、进楼栋、进乡村开展防溺水宣传,从源头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发生。
当天,集里派出所、百宜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在此开展了未成年人防诈骗、假期防疫等讲座,为辖区青少年筑牢安全“防火墙”。
防溺水误区
误区1
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可以很好地保护水中的孩子。
塑料水上玩具、游泳圈不是专业用的漂浮装备,只是一种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在水流发生变化或本人没有抓住等情况下,孩子就会发生溺水。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替代成人的监护。
误区2
泳池监护员可以监护好我的孩子。
泳池监护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整个泳池有序,游泳者可以安全地在泳池中游泳,但无法做到专门时时盯着某一个孩子。时时有效看护水中的孩子,是家长的第一责任。
误区3
孩子发生溺水时,会拼命拍水或大喊,所以能被及时发现。
孩子发生溺水时不一定能拼命拍水或大喊,而是无声的,甚至可能是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不动。孩子在水中,家长要时刻看护。
误区4
上岸救援必须先控水。
溺水者上岸后,要先判断溺水者的呼吸、心跳状态,控水不是必须的,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才是急救中最重要的环节。千万不能因控水而耽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