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旬老人笔下的邹翰林,也曾是个“追星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9-15 10:16:28
微浏阳
—分享—

援古证今,耗时三年为先祖立传

八旬老人笔下的邹翰林也曾是个“追星族”

11版老友记-3.jpg

邹祖敢用3年时间手写了一份《邹翰林传》。

1840年,一名浏阳人进京赶考,文采斐然,考官赞誉有加,批曰:心细手和,酝酿深醇,大舍细入,理精法密。其被钦点为“翰林”。这人名叫邹振杰,老家浏阳北盛镇百塘村,史书称其为“邹翰林”,后成为清朝咸丰的老师。

180年后,北盛镇有两人对邹翰林展开探讨,其中一人将邹翰林与一明朝官员搞混,认为其官誉欠佳,另一名老人大喊:“胡说!你说的根本就不是邹翰林!”

为告诉后人邹翰林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名老人撸起袖子,写成《邹翰林传》。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要用自己的方式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

这名写传的老人叫邹祖敢,今年已经80岁了,是邹翰林的旁系后人。邹祖敢历时3年,前后修改3次,才完成字数仅1万余字的《邹翰林传》,其文辞严谨、言语朴实,活灵活现地展示了邹翰林作为咸丰老师的风采。

打开《邹翰林传》,文章以十个小节分别从邹翰林的生平、人际关系、思想、晚年生活等方面进行展开。在第四篇《为官之道》中,邹翰林在殿堂上与人对峙,一句“断不可以一时之私情而废万世之公义”,义正言辞;在第五篇《八斗之才》中,邹翰林在进京赶考时和一饭店老板对诗对词,两人你来我往,酣畅淋漓……

据了解,翰林院是历代朝廷的清贵部门,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据查考县志和相关史籍,浏阳历史上共有4名翰林,元代2名,清代2名。邹翰林是清代的翰林,但他在历史上的着墨并不多,许多介绍都是点到即止。

邹翰林(1803—1871年),1840年中二甲进士,1841年授翰林院编修奏办院事,后历任国史馆纂修,成为咸丰的老师,敕封御史大夫,曾任山东、广东等多地监察御史和广西浔州知府,与曾国藩为30年挚友,后以身体欠佳为由,退隐回乡……

网上关于邹翰林的资料,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大事记”,要为这样一名历史人物做传,邹祖敢一开始也犯愁,尤其是他不愿将其写成“框架”一般的历史人物。同时,在查看邹翰林的资料时,邹祖敢发现邹翰林其实是个“很可爱”的人物,甚至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追星族”,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自己的偶像是狄仁杰与李清照。

这让邹祖敢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位人物写活:“我希望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这些故事中了解到邹翰林是个怎样的人。”

援古证今,耗时三年还原一段历史

历史是一条长河,从长河中还原一朵浪花,何其艰难。邹祖敢花3年时间撰写的《邹翰林传》,不仅让和他争辩的同伴心服口服,更让许多人看到了他的坚韧和坚持。

"太不容易了,最难的就是收集资料,全部都要核实。"邹祖敢感叹,光说邹翰林的名字,就有焌杰、振杰、震杰、俊杰、正杰等。邹翰林少时还用过"邹见龙"的名字,据悉是因其母亲梦见过一条龙,于是取名"见龙",但邹翰林的父亲谨小慎微,认为"见龙"容易惹祸,便取名"振杰",可拿这个名字去核对八字,又算出其五行缺火,于是又改名为"焌杰”。实际上,邹翰林“身份证”上用的到底是哪个名字,还真无从考究,但名字一多,邹祖敢在查找资料和族谱时,就必须费心去核实。

由于从未有人写过邹翰林,邹祖敢只能到各门史料书籍中搜寻,总结邹翰林是个怎么样的人。邹翰林去外地当过官,他就去了解当地的地方志;邹翰林与曾国藩交好,他就熟读《曾国藩传》;听说省图书馆有相关资料,他就去省图书馆翻寻;听说湖南大学图书馆有整理邹翰林的相关资料,他就委托外孙去帮他摘抄,还特别交代要“一字不漏”。除此之外,邹祖敢还四处请教老一辈,邀请浏阳历史研究专家潘信之等人进行座谈,于口口相传中了解邹翰林的故事。

“写好邹翰林虽然难,但我有信心。”邹祖敢说,他从小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尤其崇善英雄、伟人。父兄讲邹翰林的故事时,他还曾经拿本子记录过。

真正让邹祖敢坚持下来的是他心中的那份使命:邹祖敢出生在狮头屋,这里也是邹翰林出生的地方。时间交错,物是人非,如今的祖屋“狮头屋”早已没有了片瓦,但在邹祖敢看来,历史就是历史,将老一辈的东西留下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梳理家风家训,传承家族文化

历史和现在,挖掘和传承,《邹翰林传》不再是一个历史人物传记。走进北盛镇百塘村,地处中心的一座老旧宗祠正在开工维修,邹翰林、《邹翰林传》成了让当地人倍感骄傲的一种文化底蕴。

“浏阳历史上都只记载了4个翰林,邹翰林作为邹氏先祖,为我们邹氏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邹祖敢说,总结邹翰林的一生,他是“文人+儒人”,为官时或许没有雷厉风行的手段和影响,但他清廉、体恤民生。在见证了清朝的腐朽之后,他不屑同流合污,谢绝官场,告老还乡,连曾国藩都对他的“三公不以易”“气节清高”敬佩不已。

邹翰林的人生格言是“当局足肩天下重,读书时见古人心”,且他本人十分孝义,照顾父母,同时在四兄弟长大成人后,主动让出老家的地产给弟弟,自己搬到现今的洞阳镇邓家冲另谋发展。这些品质对于邹氏后人来说,都是珍贵的遗产。

“我小时候在邹氏宗祠看过邹翰林留下的许多警世名言。”同为邹氏后人,七旬老人邹德林说,邹氏宗祠建于298年前,在邹振杰被钦赐翰林后,邹氏宗祠也升格为“邹氏家庙”,两大门由单开改为三开,屋顶、正面、厅内雕梁画栋,牌匾高挂,里面还摆放了不少清代官服朝珠。后来,邹氏家庙被破坏,只剩下一栋老房子,但破旧的墙壁上挂着的“做人低调,办事高效”等牌匾,更让邹德林印象深刻。

“感谢先祖为我们留下家风家训,更感谢邹祖敢老先生为我们写就《邹翰林传》,我们要在新时代中饮水思源,学会修身、齐家、治国。”邹氏湘东宗亲联谊会北区会长邹柏年说,如今在建设美丽乡村,百塘村正在老旧宗祠的基础上挖掘翰林文化,打造翰林苑。更计划筹建以翰林苑为主体,涵盖翰林书斋、翰林学堂、翰林艺馆、邹氏家庙以及中国传统科举制度文化展示馆的翰林文化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