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含金量”“含绿量”并举,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浏阳路径”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9-30 10:12:26
微浏阳
—分享—

浏阳市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含金量”“含绿量”并举,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浏阳路径”

07版环保-1.jpg

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6.2%以上,让浏阳随处可见绿色,处处皆有景色。记者彭红霞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五批10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浏阳市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目前全国含金量最高的"国字号"生态金牌之一,自2017年起,"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每年公布一次,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模式,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示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浏阳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创建,表明浏阳深入探索"两山"模式及"两山"双向转化通道卓有成效,以此为起点,浏阳将切实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浏阳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努力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生态样板。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旺

“两山”实践探索成效明显

一首歌、一条河、一座城。浏阳,在母亲河的孕育下诞生,在歌声中长大,在烟花下闪亮。

浏阳在综合实力稳步攀升、产业质效不断提高、城乡品质充分彰显的同时,实现了青山常绿、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07版环保-3.jpg

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浏阳全域旅游火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乡间,感受大美乡村。张秋明摄

“走,去浏阳河边散步去。”吃完晚饭,市民张丽常常呼朋唤友去河边散步。近年来,浏阳充分保护浏阳河,并利用浏阳河九曲十八弯的生态资源,打造“一段一景点、一点一故事”。如今,已建立浏阳河九曲湾国家湿地公园、浏阳河主题文化公园、“一河两岸”景观带、浏阳河枨冲段美丽河流示范片、官桥河长制广场、浏阳河普迹段沿河风光带、浏阳河柏加柏铃风光带等景点,浏阳河两岸的游步道及风光带成为浏阳人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2019年,浏阳河被列入全国首批17个示范河湖建设名单。这条发源于大围山北麓浏河源村的河流,全长224公里,流域面积4244平方公里,其中浏阳境内长179.3公里(占比80%),是浏阳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这里风景好,空气也清新,我们经常来这里散步。自从河边的基础设施完善了,草木定期修理,越来越多人来这里跳舞、唱歌、散步。”市民李女士平时爱带着孙子在浏阳河边散步,她感叹,如今的浏阳河越来越美了。

水变美了,空气也变清新了。2018—2020年,浏阳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94.2%、95.3%、99.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6.2%以上。2019年以来,浏阳河浏阳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II类,捞刀河、南川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保持Ⅲ类。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行政村比例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旱厕清零目标。

浏阳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生态产业发展态势喜人,绿色富民效应持续凸显。柏加镇通过花木产品销售带动文旅观光旅游,从“卖树”转型到“卖景”,探索出“产业+文化+旅游”的新型经营业态,挖掘出花木产业潜能,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

文家市镇通过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加强与研学旅行机构合作,丰富文旅业态,2020年,文化旅游总收入达9亿元。目前文家市镇已推出文创产品近200种,创造产值600余万元;通过文旅人气带动农产品销售,沙溪村的鲜切花基地生产的非洲菊占长沙消费市场50%以上份额;文家市村的文市油饼获评长沙市知名农业品牌,每年创造产值1000余万元。如今,浏阳打响了“红色+绿色”特色旅游品牌,县域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排名全省第二、旅游经济资源环境排名全省第一。浏阳坚持因地制宜、独具一格的原则,有力推动了具有浏阳特色的“一轴四区,三核一心”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不断拓宽

浏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大力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浏阳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在探索“两山”实践,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的过程中,浏阳涌现了一批可复制、可示范、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虽然已经入秋,但是中和镇苍坊村的荷花园内,依旧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色。

一旁的大闸蟹养殖基地犹如明镜倒映蓝天白云,不远处的大棚内种植了火龙果和蔬菜,村民们干劲十足,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养殖面积从70亩扩大到100亩,预计产量有10000公斤,收入100万元以上。”中和镇苍坊村荷花园大闸蟹养殖户叶光明说起自己的养蟹事业,脸上满是笑意,“如今我们农民的生活更充实、更富裕了。”

能够让大闸蟹在苍坊村“茁壮成长”得益于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水质。去年3月,苍坊村引进大闸蟹养殖项目,由养殖专家与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叶光明携手成立民族生态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闸蟹特色养殖。

“100亩大闸蟹养殖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

增加5万元收入,带动养殖合作社和村民红利达50余万元。”苍坊村党总支书记邓敏介绍,2016年,苍坊村村干部带头种植500余亩荷花,并养殖荷花鱼,产生了“荷下经济”,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2019年,苍坊村成功引进研学旅行公司,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38户农户平均每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苍坊村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人流量还带动了本地民宿、餐饮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通过“文农旅”融合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苍坊村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小康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长沙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位于浏阳北区的永安镇在探索“两山”模式上同样卓有成效。

永安镇芦塘村通过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全民参股形式,流转土地共计3200亩,在湾里屋场建设中华老种子博览园、老种子加工厂和老种子主题民宿等;在车田片成立湖南共享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美栗谷”板栗采摘体验等项目。

“今年五一期间,田园综合体项目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80万元。”芦塘村党总支书记罗小利介绍。

统一把闲置土地租赁出去,是不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盘活土地的方式。去年年初,永安镇坪头村引进花卉苗木项目,将闲置的土地转化为“聚宝盆”。不仅吸纳30余名村民在基地内务工,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而且让坪头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14万余元。永安镇丰裕村则将200余亩土地租赁给浏阳市倩倩土地专业合作社,进行莲蓬种植,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美丽的荷花也吸引当地及周边游客前来赏荷、采莲、摄影。

苍坊村、芦塘村、丰裕村的“蝶变”正是浏阳近年来通过创新思维、拓宽思路,探索“两山”理论转化实践路径,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的生动实践。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对于浏阳来说,既是不断攻坚克难,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也是激励浏阳“含金量”“含绿量”更上一层楼的新的起点,新的机遇。展望未来,浏阳可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