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
长兴湖小学体育场内,随着口哨声响和孩子们“冲啊”“加油”的欢呼声,400名一年级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嗨,小湖娃,开学乐闯关”活动,现场一片火热。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长兴湖小学创意开发出“游戏式教学”,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自主学习。不仅是长兴湖小学,浏阳的众多中小学校也已经在落实“双减”政策。(《浏阳日报》9月30日14版报道)
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开学“见面礼”。从长兴湖小学等学校的实践来看,以爱心和创新,让学生留在学校“学足学好”,这既是化解教育焦虑的硬招实招,也是“双减”落地的关键之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家庭最看重的就是孩子,最重视的就是教育。但这份对教育的“重视”,这些年却大有被绑架、被异化之势。一直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受到各方诟病。越来越重的书包、奔波赶场的培训,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教育领域被浓重的焦虑裹挟,搅得各方苦不堪言。可许多花钱堆出来的所谓教育,其实是一种无效负担。不仅家长和孩子身心俱疲,而且教培市场也已偏离初心。中小学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日益增加。
焦虑蔓延下的“双减”,对校内校外的角色与责任进行了正本清源,还原了教育的本来面目,也让各方充分感知到了国家坚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决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站在家长的角度,有空也该认真反思一下育儿观念,减少一些对孩子的学习焦虑,增加一些对孩子的身心关爱;减少一些盲目攀比,增加一些对规律的尊重。需知道,靠“填鸭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如果上了十年八年的学,连鞋带都不会系,饭都不会煮,跑几步就喘粗气,这也不是家长所乐意看到的。事实上,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品德、身心、审美、劳动等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要。
教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艺术,让教育在有序轨道上运行,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磨合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双减”的靴子落地,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让教育真正回归本心,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总之一句话,学校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培训机构回归有益补充的定位,共同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何愁不能回归“立德树人”初心?“双减”减的是负担,而不是责任和教育。我们希望看到学生负担“减”的同时,更希望看到教育成效的“增”。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