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原始森林有多潮?蚂蟥钻进裤腿来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拍摄于1966年,一名军人拿着望远镜,身处援越抗美战场。军人穿着长衣长裤,头戴军帽,帽子上还插着杂草作伪装——这些是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则是战争的艰难和危险,这些都存在于这名军人的记忆中。
“你知道为什么要穿长衣长裤吗?你知道为什么要插草做伪装吗?”今年80岁的退役军人陈典志,就是照片中的军人,他于1966年9月随部队奔赴援越抗美战场,照片就是拍摄于当时。
看向照片,仿佛一扇时光的大门“吱呀”一声开启,轰隆隆的炮声和漫天的硝烟扑面而来。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不畏艰难
在原始森林作战,虫蚁随身跟随
1966年,陈典志所在的部队,从福州出发,历经6天到达云南,由云南船头、河口等地进入越南,参与援越抗美战争。
和抗美援朝战场不一样,越南的战场,是一种湿、潮、热的气候。陈典志到达“马里坡(当地地名)”后,老兵提醒新兵,准备几根绳子,将裤腿、袖管扎紧。此后陈典志才知道,这个提醒有多重要。
“作战地几乎都在原始森林附近,那里地面、树上到处都是蚂蟥,还没等你发现它们就钻到大腿上来了。”陈典志说,当地的蚂蟥又黑又长,死粘着人不放,蚂蚁也是,蛰一下红肿一大片。不仅如此,森林里还到处都是蛇,有时候行军到某地就地休息时,躺下去觉得硌人,就可能是和蛇躺在一起了。
高射炮兵部队支援空战,必须占据有利位置,山岭是重要的制高点。一台大炮有几吨重,要推上制高点很不容易,往往由200多个战士推着、拉着,几天几夜才能将高射炮安置妥当。
“驻扎高地后,我们就要四处砍‘飞机草’,为自己和大炮伪装。”陈典志说,“飞机草”类似棕榈叶,不容易枯萎,在森林里是很好的伪装材料。只是,一刀砍下去,上面的蚂蟥和蛇纷纷掉落,让人看着心里发麻。但不伪装就会暴露,极其危险。一次,他们和美军飞机战斗,一支部队前来支援,由于还没来得及伪装,被美军飞机发现,炸死了60多人。陈典志所在的部队离暴露点只有200米左右,命悬一线。
协同作战
恶战中被埋,战友从泥巴中挖人
陈典志回忆,他在援越抗美战场经历的一场恶战,是1966年12月5日,在一个叫“安沛”的地方,那场战争十分激烈,炸弹带起的泥巴都能将人活埋,陈典志就是战友从泥巴中挖出来的。
“不知道是多少架美军飞机围攻。”陈典志说,有佯装围攻的外围飞机、有集中进攻的战机、为战机加油的大型机、以及救人的直升机。整个安沛的上空似乎满是飞机,四处都是炮弹轰炸。
混乱中,陈典志抬头看到一架战机就盘旋在他们上空,他当下就感觉大事不妙了!好在,那架飞机并未识别出高射炮兵的伪装,只往隔壁扫射了一排子弹。
恶战整整持续了一天一夜,附近山头都被削平,高大的树木直接被撂倒。陈典志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危险的一次是美军在他面前炸了一个坑,他和战友直接被泥巴活埋了!幸而黄泥只是掩埋,并未压实,陈典志虽然被埋在坑里,但还能呼吸,他甚至听到外面的炮响以及战友们“快救他们”的大喊声。
“我当时还想,你们可别用铲子,不然我脑袋就不保了。”回忆起战场的惊险,陈典志风轻云淡。
保家卫国
军人的世界只有“为国为民”
日前电影《长津湖》上映,陈典志也去看了。电影中美军飞机低空扫射、地面战士一动不动的伪装,还有交通运输线的对战,以及那咻咻的子弹、轰隆的炮弹,他都感同身受。
“战士也是人,怎么可能不怕呢!”陈典志说,回想起第一天当兵,他连看到轰隆响的大炮都吓得不行。老兵在他旁边笑着说:“怕什么大炮呀!”还教他在战场要多留个心眼,听到“咻咻”“呜呜”的声音,就是炮弹还在天上,没关系,但是听到“嘁嘁”的声音就要趴下,因为炮弹落在你身边了。他问老兵:“那你们怕什么?”老兵回他说:“新兵怕炮,老兵怕号呀!”
陈典志知道,尽管害怕,但军人的世界,没有后退,只有往前冲,这种情感,只有心有国和家的军人,才能彼此真切体会。
“去年,有20多个战友来浏阳看我,我们小聚了下。”陈典志说,有广西的、江西的、四川的、贵州的……一个山东的战友原本也要来,但因为病重没有来,结果没几日大家得到消息,这个战友走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陈典志却哭得老泪纵横。
让他以及一众老兵欣慰的是,从九死一生的战场活到如今,见证着祖国的伟大、人民的幸福,作为一名军人,就算走也可以安心了。
“我们不打,我们下一代就要打。”陈典志对于这句话十分有共鸣,头顶半边月,心系天下安,选择了军人,就是选择把爱无私地奉献给祖国、把真情无私地奉献给千家万户。保家卫国,是军人永恒的责任与使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