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勇平正在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沿溪中学戴勇平
(支教学校:邵阳市新邵县大新镇大新完全小学)
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题记
2020年夏,我职业生涯的第九年即将结束。时间过得好快,我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三千多个日子匆匆而过,像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何曾留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望着前方,如一叶扁舟,驶向生活的海洋,面对重重浓雾,我感到一片迷茫……
某一日,学校每周的例会,我突然有了新的方向——支教。散会后,迫不及待地领取了报名表。同事亲人听到我要去支教,纷纷劝说:“那边条件肯定很艰苦,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的地方去做什么。”“不知道多久才能回家一趟啊……”劝阻声不绝于耳,我却异常坚定:“苦一点也没关系,办法总比困难多!”2020年9月2日,我踏上了支教之旅。
初到大新,从新邵县城沿着资江一直往下游走,夏天的尾巴依然炎热,开着车窗,江边的风是潮湿的,凉凉地吹在脸上,似一只温柔的手轻抚着脸庞。我支教的大新完全小学,就在集镇,上一个陡坡便到了。一进校门,便能看见校园的全貌。水泥操场上,只有一棵大树静静伫立在围墙边。略显沧桑的教学楼和老师宿舍连在一起,呈“U”字型包围着操场。
一下车,校长和老师们就热情地过来迎接我们,帮我们搬行李,安排人帮我们打扫宿舍的卫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在会议室聊开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见到了搭班的周老师。感受到新同事的关心,我对这里的陌生感消散了许多。
吃过晚饭后,在走廊上散散步。远处山上的房子里闪着点点灯光,像星星,像萤火。我有些想家了,只能赶忙回到房中开始备课,让自己忙碌起来。
学校安排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师。第一天正式上课,早自习时,我提前了20分钟进教室,孩子们基本上已经来齐了。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于讲新课,而是选择和孩子们聊聊天,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情况,以便接下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也经常换老师。记得我第一次布置家庭作业时,孩子们那惊讶的表情,再看他们交上来的作业,写得歪歪扭扭的字,我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为了鼓励孩子们写好字,我总会强调规范化书写,还买了生字本,每周抽出一节课给孩子们练字。同时,我还在班级开展了“集A换奖品”活动,作业书写工整就能得A,也算是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加油鼓劲吧。
国庆长假之前,我完成了第一次公开课,也渐渐熟悉了学生,能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但和孩子们越熟悉,我就越能感受到他们基础的不扎实。所以,每一篇课文我都带着他们读,对于出现的错别字、错题、前后鼻音的发音,都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纠正;每周安排一两节课的课前三分钟,给他们讲讲成语故事。
时间长了,我发现,不交作业的孩子慢慢变少了,交上来的作业越来越工整,早自习读书的声音越来越大,课桌上摆的课外书越来越多……我知道,他们在慢慢进步,一种盼到花开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晚上备课,白天上课,改作业、做试卷……我就这样,在这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每次我回家时,孩子们和我挥手告别的依依不舍;看到我回到学校时,他们的欢呼雀跃;每次领奖品时,孩子们的喜笑颜开……我想,孩子们是喜欢我的,我又怎能不喜欢这么可爱的他们呢?
我的支教生活,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举,更没有惊天动地或者感人肺腑的事迹。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在这平凡的工作中做着平实的事情,没有忘记我来到这里的初心,亦没有忘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本心——教书育人。我在这平淡之中寻找一份美好,平实之中收获一份真诚。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年的支教生活已经过去了。这一年,有汗水有欢笑,有疲惫也有满足。我深刻地领悟到:支教是一种给予,更是一种收获;是一分辛劳,更是一份幸福;是帮助他人成长,更是让自己成熟!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我会带着这一年的思考和感动,继续前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