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现存古树名木2185株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可夫)日前,由市林业局组织开展的古树名木补充调查和后备资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确定全市现存古树名木2185株,古树后备资源482株,相对于2016年古树名木普查结果补充古树资源55株,古树后备资源482株,进一步充实了我市古树名木资源。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后备资源是树龄为80至99年且有保护价值的树木。
据了解,我市常见的古树名木有香樟、罗汉松、银杏、马尾松、枫香、桂花等树种,分布在全市32个乡镇(街道)。其中,树龄最长的是位于小河乡田心村的一棵罗汉松,约为1900年;胸径最大的为4.07米,是位于古港镇新园村的樟树;树高最高的是位于金刚镇南岳村的樟树,高为43.3米。准确掌握全市古树后备资源现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近3年来,我市投入240万元用于古树名木保护救护工作,高标准建成了小河乡罗汉松、高坪镇志民村冯家湾、浏阳一中古树群、烈士公园古树群等4个古树主题公园,抢救复壮古树100多株。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项目建设的客观需要,部分古树名木也面临着移植。在椒花水库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就主动服务,为淹没区范围内的8株挂牌古树名木和53株珍贵树木编制了相关移植方案,高效率办理了移植审批手续,并指导相关施工单位做好古树名木移植。
与此同时,为健全古树动态监测体系,近日,市林业局指导金刚镇对全镇50棵重点古树加装摄像头。“我们是全市第一个对古树加装摄像头的乡镇。有了这些摄像头,就可以对古树实行实时监控和可追溯保护,让破坏古树的行为无所遁形。”金刚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说。
下阶段,市林业局还将指导其他相关乡镇加装摄像头,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