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围山鲜丨霜打围山蔬菜,分外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12-02 09:12:51
微浏阳
—分享—

05版资讯-5.jpg

村民陈霞生正在地里采摘蔬菜。刘珂摄

开栏语

巍巍大围山,薄薄轻雾中,浏阳河源头水涓涓流过。零污染、原生态,围山脚下孕育出的"山货",天赋自然好味道。为推动大围山区域特色农产品形成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好大围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片区,浏阳日报社和围山公社共同打造"围山鲜"品牌,汇集大围山镇、张坊镇、小河乡、达浒镇的优质农产品,力推"山货出山"。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

12月1日上午8时,大围山脚下的大围山镇金钟桥村,暖阳遍布山林田间,渐渐褪去了清晨的寒冷。行走在山间小道,风吹落叶沙沙作响,远处的农房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鸡鸣,一派恬静、清新的田园景象。

穿过一片竹林,走上200多米,便来到了村民陈继彬家。趁着日头好,此时他和叔叔陈霞生正穿梭于门前的几块菜地里,采摘蔬菜。白菜、萝卜、油麦菜、红菜苔……放眼望去,整片菜地满是翠绿新鲜的蔬菜,长势喜人。

05版资讯-4.jpg

绿油油的菜叶表面披着一层薄薄的白霜,酝酿着围山美味。刘珂摄

“我们大围山的蔬菜不仅卖相好,口感也是极好的。”谈起自家的蔬菜,陈继彬满脸自豪。比起其他地方的蔬菜,大围山种出来的蔬菜总是更加清甜。这得益于大围山特有的小气候——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非常适宜种植蔬菜和水果。

跟随陈继彬的脚步,走近一瞧,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油油的菜叶表面披着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轻轻拨开外层菜叶,本就濒于融化的白色晶体顺着叶面纹路滑落,可以看到像雪一般的白霜星星点点分布在茎叶之中。

05版资讯-3.jpg

绿油油的菜叶表面披着一层薄薄的白霜,酝酿着围山美味。刘珂摄

“这是打霜了。”陈继彬笑着说,10多天前他的菜地里迎来了今冬第一次打霜,算起来今天是第四次。凌晨三四点,是大围山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这个时间最容易打霜。地面的水汽因为气温低,遇冷后直接凝结成霜,贴附在蔬菜表面。

其实,民间一直有“霜打的青菜分外甜”的俗语,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蔬菜在白天的时候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到了晚上气温走低,蔬菜在低温的环境下呼吸作用就会减弱,因此蔬菜内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作用,变成麦芽糖酶……经过多重作用,蔬菜吃起来便更甜了。

所有蔬菜中,经霜后属红菜苔的口感最好。“没有经过打霜的红菜苔吃起来有点苦味,打霜后吃起来会更加软糯,还带着丝丝甜味。”陈继彬说。

经典风味

传统手艺唤醒味蕾

陈继彬的菜地沿河而垦,一旁的大溪河缓缓流淌。为了更好地浇灌蔬菜,他沿着菜地修了一条30厘米宽的水渠,浇菜所用的水都来自于大溪河。

“浇的是大溪河的水,用的是家用肥料,保证蔬菜天然无公害。”因为品质好,陈继彬种的蔬菜深受集镇上餐馆和超市的欢迎。除了新鲜蔬菜,陈继彬每年还会制作1000多瓶酸菜和黄菜售卖。

“许多人认为蔬菜主要在于尝鲜,吃的是个新鲜,其实不然。”陈继彬笑着说,新鲜蔬菜腌制成酸菜、黄菜和泡菜等,也别有一番风味。

以棒菜为例,棒菜像莴笋一样,根部和叶子都可以做菜吃。眼下正是棒菜的半成熟期,根茎部分还没成熟,但叶子已经到了最佳食用期。

“棒菜的叶子做成小菜味道并不是很好,但把叶子做成黄菜,口感就大不相同了。”陈继彬说,黄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叶子洗净,放入沸水中烫一两分钟,此时叶子表面开始变软;沥去多余水分后,放入木盆里,用薄膜密封木盆表面,再用板子压实,确保不透气。

经过一夜发酵,原本翠绿的棒菜叶“变身”为金黄色,将薄膜取下,一股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将发酵后的叶子捆成一团,拧干水分后切碎,地地道道的黄菜便做好了。

黄菜的吃法有很多种,其中最简单也是最传统的就是加入少许肉汤小炒,也可放入少量姜丝调味。肉汤的绵醇和黄菜的酸脆在舌尖交融,鲜酸可口,绝对是一道极佳的开胃下饭菜。

从2002年开始种植蔬菜,到如今已有近20个年头,陈继彬的种植经验非常丰富。

“因为想更好地照顾家庭,我就在家门口种起了菜。”陈继彬说,慢慢地,他的蔬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几年前又租了4亩地,蔬菜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刚开始主要是销往周边市场和餐馆。”陈继彬说,后来他与围山公社达成合作,通过电商平台拓宽了销路。通过围山公社,从采摘、包装到运输,只需8个小时新鲜蔬菜便可从田间送到餐桌。如今,他一年可卖出近4万斤蔬菜。

微信图片_20211201111837.jpg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