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持三年,新农人种出“莓”好生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1-12 10:31:12
微浏阳
—分享—

新草莓红了

坚持三年,新农人种出“莓”好生活

新草莓红了。走进位于荷花街道嗣同村的一处草莓大棚,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只见一垄垄草莓苗油绿茂盛,一颗颗鲜红硕大的草莓藏身其间,长势良好、鲜嫩诱人。

01版时政封面-3.jpg

持续“上新”草莓品种,用好品质引来顾客,新农人冯东风与丈夫努力种出“莓”好生活。刘珂摄

此时正是草莓上市的时节,草莓大棚的主人——冯东风和丈夫彭小明正忙着招呼前来采摘草莓的顾客。从缺乏种植经验到得心应手,三年来,夫妻俩一步一个脚印,不仅让草莓大棚落了地,也种出了属于自己的“莓”好生活。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思荣

结缘

“孩子能吃上草莓,还能传递这份甜蜜”

朴实勤劳、不善言辞,但谈起种植草莓的经历,冯东风话匣子就打开了。

夫妻俩都是外地人。10年前,彭小明从株洲来到浏阳从事猪饲料的销售工作,冯东风则带着小孩在老家生活。一年到头,全家相聚的机会只有两三次。因不忍一家人长期分居两地,2015年,冯东风带着孩子来到浏阳与丈夫团聚。

在浏阳团聚后,夫妻俩工作依然繁忙,陪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让他们动了转行的想法。

“我家小孩特别爱吃草莓,买来吃又觉得太贵了。”一天,冯东风脑中冒出一个想法——干脆种草莓,这样不仅自己能吃上草莓,还能把这份甜蜜传递给别人。

夫妻俩说干就干,2019年,冯东风在荷花街道嗣同村流转了8亩地,投资25万元建起12个大棚,开启了草莓种植事业,“我们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

从此,夫妻俩转型为新农人,一心扑在草莓种植上。

挑战

没有经验,第一年本钱都没有赚回来

冯东风夫妻俩都是在农村长大的,能吃苦。于是,种植草莓的第一年,他们没有请人帮忙,而是自己守在草莓地里,一手一脚地将草莓种下去。“有一次,为了不耽误草莓苗进棚,我们从凌晨干到了晚上,腰都直不起来了。”冯东风介绍,两个人就凭着这样一股干劲,让草莓顺利赶上了种植期。

原本以为将草莓苗种下去就可以安心等着收获了,结果遇上了干旱。“因为缺乏种植经验,没有及时给大棚做好补水措施,许多草莓苗都烧坏了。”冯东风说,这使得当年草莓的产量大打折扣。

产量不高的同时,冯东风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销路。草莓长出来了,但是没有人来采摘,也不知道将成熟的草莓往哪里送,只能望着地里成熟的草莓干着急。

“没办法,我只能用最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站在路边上吆喝。”每天吃完早餐后,冯东风就抱着一篮子成熟的草莓,站在路边招呼来往的行人过来品尝,并向他们介绍自家的草莓园。丈夫彭小明则带着草莓去各个超市、水果店打开销路。

夫妻俩尝试了各种方法,第一年还是亏损了,“连本钱都没有赚回来。”但冯东风没有就此放弃,她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收获

品种持续“上新”,草莓走俏后有了新思路

第二年,冯东风吸取教训,开始改进草莓种植方式。

“我发现,照着书来种植草莓还是不够,第一年失败的原因就是没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为此,冯东风先后6次前往山东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在那里,她了解到了草莓正常生长的温度是25—28℃,喜凉不喜热;在草莓生长的各个阶段要配套输送所需营养,而且水肥浓度不能过高;当草莓陆续进入开花期后,为保证草莓品质和产量,要注意疏果疏花……

吃一堑长一智,夫妻俩一路摸索一路前行。2021年,他们严格按照学到的知识进行管理,不断实践,掌握了更加优良的种植技术。“第三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也收获不少。”冯东风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对于2022年的种植,冯东风更是充满了信心。

破解了种植技术难题,如何打开销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夫妻俩的做法是持续上新草莓品种,用好品质引来顾客。

“我们这里的主打草莓是‘红颜’,一口下去清甜脆香。”冯东风说,得益于草莓的高品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前来采摘,草莓还被送往了城区各大超市和水果店。

趁着好势头,冯东风今年还在草莓园里新增了两个品种——“章姬”和“隋珠”。“和‘红颜’相比,‘章姬’奶香味更足,也更甜。而‘隋珠’就是纯甜,跟蜂蜜的味道差不多。”冯东风说,这两个品种产量低,所以价格也稍贵一些。

新品种刚上市便大受欢迎。冯东风说,看到顾客喜欢她种的草莓,十分开心。

下一步,夫妻俩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持续上新草莓品种,同时还会种植一些其他品类的水果,“种出”一个水果生态园。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