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4.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序复工,已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2-15 09:58:56
微浏阳
—分享—

助力春耕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战正酣

05版镇街-1.jpg

洞阳镇砰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推土机、挖土机在田间忙碌。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2月14日,在洞阳镇砰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阵阵机器轰鸣声传来。推土机、挖土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正干得热火朝天。"我们从正月初十复工,抢晴天、战雨天,预计到3月中旬完成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张迪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1年,总投资6601万元、4.2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列入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达到80%以上。我们正紧锣密鼓推动复工,计划在3月底全部完工。"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

项目施工总体进度达到80%以上

站在砰山村两头塘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眼望去,田块高低不平、条块杂乱,有些土地因为缺少灌溉条件和机耕道等原因,已经变得荒芜。

05版镇街-3.jpg

永安镇水山村,修整一新的水渠提升了防洪能力和灌溉能力。

“现在农村缺少劳动力,这些小丘田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犁地要用传统牛耕的方式,收割粮食还得靠人工搬运。”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炎金介绍,为了调动村民种粮的积极性,村上从40户村民手中流转了80余亩土地,统一建设高标准农田。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高标准农田,就是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这样的耕地抗灾能力强,适宜机械化作业,高产稳产。”

在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接下来还将新建灌排渠道和田间道路。“我们的目的就是将小田改成大田,将不规则的田块改成矩形,确保灌排畅通,使‘粮田’变良田。”项目现场负责人张迪表示。

“项目建设完后,我们计划将土地流转给大户机械化耕种,村民享受租金收益。”陈炎金说。

据了解,2021年浏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面积为4.26万亩,总投资6601万元,涉及社港、龙伏、沙市、淳口、枨冲、张坊6个乡镇40个村。主体工程建设于2021年10月15日启动,目前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达到80%以上,春节前已按计划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除此之外,2021年1月,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获得了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我们利用激励资金,在永安镇西湖潭村和洞阳镇砰山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为0.1万亩。”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序推进复工,助力春耕生产

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计划3月底完工

除了平整土地外,整修山塘渠坝、改善灌溉条件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2月14日,在永安镇水山村,种粮大户颜晓明正在筹备开展早稻育秧。十余年来,颜晓明陆续流转了400余亩土地,购置了一批专业化农机,发展规模化种粮,每年种植早、中、晚稻总面积超千亩。

在水山村珠溪屋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渠道纵横交错,具有发展粮食生产的天然优势条件。“过去,由于主渠道堵塞、杂草丛生,每逢下暴雨,洪水漫堤导致农田被淹,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颜晓明说。

这个问题也令水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柳颖十分头疼,“每年重新修堤坝、铺管道都要花上三四万元,而将渠道整修一遍则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村级难以负担。”2020年,水山村珠溪屋场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原来堵塞的沟渠升级为畅通的生态渠道。“提升了防洪能力和灌溉能力,解决了水患,为我们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了后顾之忧。”颜晓明说。

近年来,浏阳高质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提升了我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能力。

“目前,我们正紧锣密鼓推动复工,计划在3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是新建高标准农田任务的最后一年,计划安排全市剩余的5个乡镇进行建设,基本完成我市本轮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为粮食再获丰收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