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直通北京丨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让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3-09 09:44:18
微浏阳
—分享—

04版直通北京-4.jpg

3月3日,淳口镇狮岩村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内,多台翻耕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记者彭红霞

三月是耕耘的季节,“铁牛”翻开沉睡的泥土,种子萌发春天的希望。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粮食安全的话题又一次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间引发热议。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浏阳也推出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措施,为守护“国之大者”贡献力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两会热议

集聚现代科技和先进装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


04版直通北京-5.jpg

3月3日,淳口镇狮岩村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内,多台翻耕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记者彭红霞

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18年丰收,但从全球来看,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0年全球共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取中间值这一数字比2019年增加约1.18亿。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在作大会发言时表示,“在连年丰收的同时,去年我国粮食进口继续增加,一些区域因灾减产较多,地方抓粮、农民种粮内生动力不足,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还有隐患。”

“今年中央提出要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以集聚现代科技和先进装备发展粮食生产,集聚市场资源要素做强粮食产业,这对打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十分必要。”陈萌山说。

另外,陈萌山认为,应实施良种工程,揭榜挂帅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实施沃土工程,改良土壤,合理轮作,提升地力;加大绿色低碳技术集成推广力度。为应对种粮农民普遍老龄化问题,要采取免费培训、金融扶持等,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模。

建议点击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促进种业发展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芯片”,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根基”才能稳固。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提交了《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促进我国种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18%的世界人口,除了日益增进的种植技术外,种业的地位无可撼动,但也存在育繁推脱节、种企科研投入低、种企集中度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张学武从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是构建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由种质创新、良种繁育、技术推广构成的种业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健全由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服务组成的种业保障服务体系。

二是突出种业创新研发,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建立现代精准育种技术体系,发挥我国在杂交水稻等领域的领先优势,鼓励种业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话语权、定价权。

三是培育壮大龙头种业企业,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通过市场手段,壮大大规模“一体化”种企、促进中等规模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中等规模以下与小型企业成为服务型代销商,以形成合理的企业层级梯次,改变现有种业市场结构。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种业监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新品种保护、精准打击侵权水平,通过法律及制度上的保护,来激励种业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种业竞争力。

浏阳实践

既藏粮于地,也藏粮于技

要稳住粮食生产,稳面积是关键。浏阳是农业大市,今年明确提出了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21.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6万吨以上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严守耕地红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3月7日,在永安镇西湖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修整边坡和修筑田埂。“通过平整土地、新建灌排渠道和田间道路,将高低不平、条块杂乱的农田打造成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现场负责人张迪介绍。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事务中心了解到,我市2021年农田建设任务为4.26万亩,正在全力推进建设。2022年计划安排全市剩余的5个乡镇进行建设,基本完成我市本轮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为粮食连年丰产提供重要支撑。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在浏阳市东联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建的6000平方米智能化温控育秧大棚内,配备循环运动育苗床、喷灌车、电动遥控遮阳网、风机降温系统等先进设备,育秧的质量和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开展集中育秧,可以解决缺劳力、缺技术、缺机械等不会育秧、不愿育秧的问题。”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农机推广服务部部长周圣初介绍,今年来全市已新建育秧大棚4万平方米,全市达20万平方米。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机械化。2021年,浏阳扎实推进省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项目,实施连栋钢架大棚和自主品目机具试点,全年建设钢架大棚14万平方米、喷淋滴灌5000余亩,有效缓解了早稻育秧难等问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