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阅读悦心,书房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4-22 10:34:06
微浏阳
—分享—

以书为舟,勤作桨摆渡思想去远方

编者按:著名作家麦家说:“自己这辈子都是书堆起来的,高度、厚度、用途、前途都是书给的。”苏童说:“读书是我最大的积累,没有第二种选择。”马家辉说:“阅读是(对个人成长)最方便、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你如何看待阅读?又一个“世界读书日”,我们走近几位读书人,倾听他们对阅读的获得、感悟。

只要捧起书,每天都是读书日。来吧,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10版阅读-3.jpg

人物名片:陈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出版有《教师可以更优秀》《漫步教研幸福路》《研究型教师导论》《教育必须刚刚好》等多部著作。

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是人们的日常。

如今,在解决“有书读”的基础上,是否每个人都能“好读书”“读好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该如何读书?特别是如何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从中受益?

第27个“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来到陈文的书房,与他聊一聊读书。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时茂

阅读之于自己

成长都是在不断阅读中获得的

陈文从事教育工作有40个年头了。“如果个人有成长的话,都是在不断阅读中获得的。”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他用这句话作为对过去的总结,足见读书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性。1979年,陈文考入湘潭师专。“起先没有书读,上大学后,面对着书海,读书的热情井喷。”他回忆道,不止是他个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社会读书的氛围都非常浓,“大家都以读书为荣。”

读书,观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越多,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自觉更要多读书,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充盈自己的人生。与书为伴,书香盈门。2003年,陈文家庭被评为“长沙市十佳学习型家庭”。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陈文深以为然:“不论是从个人,还是从朋友、学者的成长来看,读书都起到重要作用。”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活到老、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读书,成为他数十年来的习惯,去年读了100本书。平时,陈文不仅爱读书,还喜欢买书、送书,以书会友成为他独特的社交方式,也影响了不少人。

阅读之于家庭

书房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有多少人当好了这个重要角色,至少在阅读方面?

“很多家庭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却没有书架、书柜、书房。”陈文说,还有不少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名校,其实,“书房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在他位于教师新村的家里,书房藏书上万册,不少书页已泛黄。为了引导家族后辈读书,他在老家的老宅,也有书房。在北京租房时,屋内满墙的书柜令他眼前一亮,当即决定租下。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陈文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相比说教,给孩子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更有效、更重要。”在他看来,有效陪伴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孩子一起读书。

陈文的嗜书如命也深深影响了女儿,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参加工作后的阅读也大大超过了读书阶段。

他认为,在引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对书籍、对知识的敬畏,让孩子把书放到书架或自己的书房里。”既培养了阅读习惯,又养成了放物有序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除了身教、境教外,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家长带孩子去书店就直奔教辅区,这会让孩子对书店、对书本身了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陈文纠正部分家长的做法称,读书分阶段,小学生喜欢绘本、寓言、童话,放手让孩子阅读感兴趣的书,有利于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不同的阶段读不同的书,教育方式也应不一样。对网上的段子“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陈文引用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他建议,家长应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课本、学业有关的书和课外书如何平衡?陈文认为,读书是无用之用,“跟吃饭一样,不是说我早晨吃了一个鸡蛋,营养就长在身体某个部位。同样,不是说读了某本书,能力马上就有很大提高。”开卷有益,只要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三观形成有正确引导的,都是好书,都可以看,“读书不要太功利了,要精读博览。”

阅读之于教师

要引导学生读书,教师首先要多读书

在职时,陈文到学校听课喜欢去老师的家里看一看,“如果有书柜、书房,有很多类型的书,基本能判断这位老师会是一个好老师。”

他认为,要引导学生读书、把书教好,老师首先要多读书。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陈文常以四句话勉励:收入再少也要买书,房子再小也要藏书,时间再短也要读书,交情再薄也要送书。2001年,在组织一次针对语文老师阅读的问卷调查后,他书面建议发起“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得到市教育局党委的大力支持,首开用行政力量推动教师读书的历程。

每年年初由市教育局读书工程领导小组筛选,确定必读书目,再由各校为老师订购。同时,举办读书沙龙、教师阅读讲座等活动,做好后半篇文章。

他也因教师读书工程获评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是湖南省基础教育领域首位入选者。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浏阳教师群体和各中小学形成了较好的读书氛围,书香校园不断涌现。

“特别感谢历任局领导能接续推进这项工程。”采访时,陈文发自内心地说。

昨天,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苏启平介绍,教师读书工程从未间断,在整个教育系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选书也与时俱进,结合教师的专业,最新的教育理论、人文科学类书籍均涵盖,受到教师欢迎。他认为,推进读书工程对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甚至在“双减”背景下,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还会坚持做下去。”

阅读之于社会

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让书香满城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名片,也是一个城市气质和内涵的重要表现。

在陈文看来,浏阳的民营书店做得不错,还有分布在城区人流密集处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特别是位于道吾新城的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成为浏阳的文化地标。

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浏阳还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着力打造全民读书月等品牌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浓郁氛围。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起“书香城市(区县级)”发现活动,浏阳成为全国14个入选城市之一,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市。

退休后,陈文受邀到全国各地去讲读书,每到一处,必去书店。同时,他也曾邀请大批学者来浏阳讲学、分享。他建议浏阳的文博场所经常性邀请名家、学者来开展讲座,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进一步增强场所对全人群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文化润城的作用,让书香满城。

“我还有个小小的建议,相比摆到天花板的书架带来的视觉冲击,让书籍与读者更亲近、让人触手可及,可能更重要。”陈文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