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梦人丨张可祯:扎根乡村29年的“张教授”,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5-07 11:50:40
微浏阳
—分享—

06、07版民生深读-9.jpg

张可祯正在油菜地里查看油菜荚果的生长情况。

人物名片:张可祯,59岁,浏阳沿溪人,1988年7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后进入浏阳农业系统工作,1993年6月调至金刚镇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浏阳市农业系统一位正高级职称农技干部。曾入选湖南省"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获得浏阳市人民政府嘉奖、湖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奖、湖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人物事迹:结合金刚镇人多地少,且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张可祯因地制宜推广特色种植,引进"新、奇、特"品种,手把手"种"出了彩色糯稻、日本太秋甜柿、金丝皇菊、"三华"油茶等产业基地。

06、07版民生深读-8.jpg

张可祯(中)和镇上的农户在田间查看早稻。

“这一片油菜荚果不是很充实,主要是硼肥喷洒不到位,再加上花期遇到了寒潮,授粉也不好。”5月5日上午,金刚镇太子湖村成片的油菜里,油菜叶片正逐渐掉落,颗粒饱满的油菜荚果压弯了枝条。记者在一小片长势稍弱的油菜中,找到了正在和金刚镇油菜种植大户李杰分析原因的张可祯。

凌乱的花白头发,黑框眼镜与格子衬衣,牛仔裤的裤头上挂着两串钥匙,皮鞋上粘着厚厚的泥土……朴实无华的张可祯,总是与泥土贴得最近。“田间地头的难题没有他解决不了的。每隔半个月,他就会来我的油菜田里看看,在他的指导下,我的油菜种植规模年年增加,种植技术越来越好,产量也在年年递增。”谈起张可祯,李杰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永红 彭红霞

扎根田间29年

有技术情怀

“油菜荚果已经开始成熟,再过2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要检查和提醒种植户除草、施肥和做好水份管理,蓄水了容易引发病虫害。”5月的金刚,早稻移栽工作已经结束,油菜也长出了饱满的荚果。从播种育苗时对催芽进行技术指导,到现在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检查秧苗、油菜长势,督促种植户做好田地管理,这段时间,张可祯忙得不可开交。

可就在2020年以前,金刚镇的农业产业却处于弱势。

06、07版民生深读-6.jpg

由张可祯引进、培育的彩色糯稻。

金刚镇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处,是浏阳市花炮产业重镇,大多数农民成了花炮工人。“在花炮企业上班,一天收入有两三百元。”张可祯说,前些年,镇上大多数农民不愿种田,在他们看来,种田不如到花炮厂做事。于是,抓农业生产成了金刚镇的难题。

2020年年初,在张可祯等农业干部,以及镇政府的积极宣传、推动下,金刚镇早稻种植面积恢复到2800亩,一季稻完成种植2万亩。今年,金刚镇更是紧抓春耕时机迅速行动,将早稻种植纳入了各村生产考核范围,还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出钱购买石灰改良农田土壤,连田间放水都有专人统一提供服务。如今,看着眼前大片生机勃勃的农田,张可祯十分欣喜。

但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也引发了张可祯的身体不适。4月24日上午,当记者与他预约采访时,他正在市人民医院就诊。记者下午再次向他询问身体情况时,他就已经“返岗”,回到了金刚镇的田间地头。

“今年粮食生产任务重,我不回来,放心不下。”张可祯说,现在正值农忙时节,他每天都住在镇上,偶尔才会在周末回城区见见家人。

“他将精力都放在了农村大地上,一直在镇上推广农业技术,镇上的农业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很让人感动!”金刚镇组织委员钟慧介绍,张可祯于1993年6月调至金刚镇,至今已扎根在此29年,“他专业过硬,为人朴实谦逊,对农业又有情怀,在同事和种植户中都好评如潮。”

发展特色种植

有想法行动

“金刚的油菜质量好,产油量高,今年镇上油菜种植面积达8000亩,平均每亩产油70多斤,高产量的可达140斤。”站在油菜田间,感受着扑面而来的丰收气息,张可祯话语间难得地带着一丝骄傲。

“油菜高产得感谢‘张教授’!”李杰望向张可祯的眼神中满是崇拜,“8年前,‘张教授’找到我,说冬春季节镇上稻田闲置,建议我流转土地种植油菜。最初,我对油菜种植技术一窍不通,这些年来,他手把手教我浅耕直播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我的油菜基地收成越来越好。”

06、07版民生深读-7.jpg

农技站实验室内,张可祯正在做实验。

李杰在金刚镇种植了200多亩油菜,是镇上少有的、专心奋斗在农业线上的“80后”。

“金刚很难发展种植大户。”张可祯说:“大家都习惯了白天去花炮厂务工,早晨和傍晚在田间劳动,种点粮食供自家食用。”

如何结合金刚地域特色,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路子?张可祯想到了特色种植,“金刚有石霜寺景区,文旅基础很好,我们引进新、奇、特农产品,以文旅带动农产品采摘与销售,农产品采摘又可以助推文旅发展,两个产业就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了。”

有了想法,便迅速行动。2000年,张可祯开始关注彩色糯稻种植,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了21个彩色糯稻品种在金刚镇进行生态适应试验。试验成功后,张可祯“策”动李杰进行试种植,随后逐年推广。目前,金刚全镇已种植彩色糯稻50余亩。5月5日上午,走进金刚集镇的农技服务推广站二楼,这里摆放着一排彩色糯米,皆根据不同颜色分袋包装,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红的、黄的、黑的、紫的、白的……各色彩米显得愈发鲜艳。

彩色糯稻与普通水稻相比,收益如何?张可祯算了一笔账:“普通水稻亩产1000斤左右,市场收购价约为1.2元每斤;彩色稻每亩可收600—900斤,按照每斤不低于2.5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收益要比普通水稻高出300—1000元。”此外,张可祯介绍,普通彩色大米虽然花青素含量高,但口感不好,难以进入千家万户,而金刚镇种出来的彩色糯稻兼具了营养与口感,前景大好。

助力乡村振兴

有产业成效

日本太秋甜柿的引入,也是让张可祯引以为豪的一次尝试。5月5日上午,金刚镇石霜村小寺组太秋甜柿种植基地,1200余棵甜柿树上花瓣已经掉落,绿绿的柿蒂挂满枝头。张可祯小心翼翼地查看了柿蒂密度后,交代石霜村党总支书记肖孝炳:“柿蒂太密了,要组织人来摘掉一批,另外,掐尖也要马上进行。”随后,他又仔细地教着肖孝炳掐尖步骤和注意事项,“要是还不会,人组织到位了,你再喊我过来!”

“2019年,‘张教授’带着我们村的支村两委到广西阳朔实地学习,发现这个品种的甜柿果大肉脆汁甜,从树上摘下就可直接食用。而且这种柿子,他们卖260元一盒,每盒才6个。”肖孝炳告诉记者,村上当即与果苗供应方签订了协议,以村级集体经济的形式种植甜柿。

“去年已经少量挂果,我们没有出售,而是让村民们尝了个鲜。按照开花情况,今年10月会丰收!”肖孝炳说,届时,村上将广泛宣传甜柿,迎接旅客前来采摘。

“你看,这些是我正在做生态适应试验的桑树品种,沿路种了12个品种,我想选择最适合这里的品种再发展一个桑葚采摘基地。”走出太秋甜柿种植基地,来到石霜村的村道旁,张可祯指着路旁的桑树介绍。

不只是甜柿与桑葚,目前,在张可祯的精心布局与指导下,石霜村已经种植了120亩沃柑、金桔、奈李,以及300多亩黄金梨、黄桃、枇杷等水果。

与此同时,张可祯还引入了“三华”油茶品种,建立了150亩栽培示范基地;指导村民栽培金丝皇菊,发展了60余亩种植基地;不遗余力推动金刚镇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镇上已有农产品基地5个,解决就业人员200余人。此外,为提高全市农业技术水平,他与市科技局在多个乡镇开展了农产品栽培、种植技术讲座,培训农民70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

始终坚持在农业生产和农技推广第一线的张可祯,一步一步地在田间地头实现着助力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梦想,将“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了农村大地上。

记者手记

朴实无华却又熠熠生辉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种植户还是政府工作人员,都称张可祯为“张教授”。

“他虽然不是高校教授,但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教授’。”当记者问起为何这样称呼张可祯时,李杰说,金刚镇的种植户都习惯了“遇到种植难题就找‘张教授’”。

“‘张教授’平时在宿舍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唯一的爱好就是钻研农业。”金刚镇党建办工作人员钟文广说,一有时间,张可祯就通过电脑了解国内外农业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并将其落地到本地的栽培中。

从业以来,张可祯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关于蔬菜、西瓜、水稻种植等方面的论文,还出版了《金柑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藠头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技术》等学术专著,书中写到的技术还被运用到了全国金柑产区、藠头基地,解决了金柑保鲜与加工、藠头生产农药残留超标、藠头加工等技术难题。

张可祯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一样,朴实无华,但在专业领域熠熠生辉。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了张可祯的宿舍,放眼望去,房间的书架、电脑桌、床头、飘窗上全是与农业相关的书籍,仅电脑桌上就摆放着16本书,从柑桔的轻简化栽培,到柑桔树的整形修剪,柑桔种植的提质增效、防灾减灾、贮藏保险……每一本书都与柑桔种植有关,每一本书上都有张可祯画出的重点和做出的标注。

“柑桔是我市的重点水果产业,我准备再出一本画册,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说话时,张可祯眼睛里闪着光,“明年我就要退休了,我现在想的是在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传帮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张可祯说,退休后,他也会继续指导农业,为浏阳农业发展发挥余热。

“为什么会选择在金刚镇一干就是29年呢?”

听到这个问题,张可祯笑了笑说:“年轻时服从组织分配,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这里。我喜欢田间地头散发的泥土气息。其实,我只想着认真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拘泥于是在哪一片蓝天与大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