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升莲正在教汤华祥练习写字。
"来,跟我读,这是1,这是2……"6月6日上午,淮川街道北正社区指背冲小区,魏升莲正用手指着阿拉伯数字领读教学。她这是在指导孙儿读书吗?仔细一听,跟读的声音低沉而厚重--这是魏升莲67岁的老伴汤华祥在学习。
今年2月,汤华祥突发中风,抢救过来后智商相当于两三岁幼儿,既不认识人,也不认得字。由此,魏升莲多了个需要照顾的人,也多了个"高龄学生"。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相濡以沫
67岁丈夫忘了一切,唯独记得妻子是谁
写着数字的教学手册是魏升莲自制的,她买来本子,将知识点分页写好,再每天一点点教给丈夫。
“跟教小孩子是一样的。”魏升莲说,丈夫脑出血影响了语言和智力,一夜之间“返老还童”,所有生活技能都要重新学习,即使是最基础的阿拉伯数字,丈夫也忘得一干二净。写“2”字,他会反着写,写“8”字,他是画两个相连的圆圈。无奈,魏升莲只能握着丈夫的手一点点教。写完后点评时,汤华祥如果听到妻子说“没写好”,还会和孩子一样挠着头,略显委屈地说“太难了”“不好写”。
除了练习写数字,魏升莲还要教丈夫练习说话。不过她自己的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会把“hua”念成“fa”,对着西兰花,一个读着“西兰发”,一个读着“西兰噶”,家人听了忍俊不禁。
其实,刚从医院出来时,汤华祥不仅不认识文字,甚至不认得自己的孩子和孙儿,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过,当魏升莲喊他时,他却认出了妻子。“哪怕忘了自己是谁也不会忘了你”,这份相守相依的感情让不少人都感动不已。
经过三四个月的康复训练,在魏升莲的积极教学下,汤华祥各方面都在慢慢恢复,他说话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挤”了,开始学着连贯地表达,魏升莲对此非常满意,盼着丈夫还能有更大的进步。
不离不弃
多次面对家庭困境,相信“春天总会来”
帮助智力严重受损的人恢复健康并不容易,但魏升莲充满了信心。实际上,这是汤华祥第二次中风了。20年前汤华祥第一次中风时,就是魏升莲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帮助他恢复了健康。
“第一次中风时,情况比如今凶险得多。”魏升莲回忆,那时夫妻俩经营着一间汽修店,当天汤华祥拿着扳手刚修完一辆车,正说着话,突然就站不稳了,身子摇摇晃晃,勉强说出“升莲,我手脚麻了”,之后过了一两分钟便无法说话了。
因为丈夫有高血压,魏升莲很快反应过来,连忙扶住丈夫,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医院,汤华祥被诊断为脑干出血,病情十分凶险,当时医生十分慎重地对家属说:“做好心理准备。”
丈夫在和死神抗争的同时,魏升莲也在和生活抗争。夫妻俩都是下岗职工,上有90多岁的老人,下有儿子在上小学,经济负担本就重,还要筹钱看病、照顾一家老小。“每天要去医院陪护丈夫、维持汽修店运转,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魏升莲说,更艰难的是,就在丈夫“抢回”一条命回家休养时,婆婆又住院了,紧接着母亲又中风了,那段时间她连轴转照顾几个病人。亲戚朋友都说:“如果不是魏升莲这个家早垮了。”
现在丈夫第二次中风,魏升莲依旧在身旁。每天,她会带着丈夫下楼散步,一是为了练习走路,二是能学习新知识。
魏升莲会教丈夫辨认花花草草,也会告诉他,哪一棵桃树是他多年前亲手栽种的。汤华祥惊讶地问:“那么久了还在啊?”魏升莲说:“对呀,不管冬天有多冷,只要春天来了,它就会又活了。”
新闻延伸
影响带动小区孝老爱亲风范
魏升莲对家人的不离不弃、孝老爱亲,成了小区最美的风景。众人称赞她的美好品德,她也把小区老人当成自己家人,邻居遇到难题,她都会全力搭把手。
2017年,魏升莲当选为北正社区指背冲党支部书记,支部有30多人,大部分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魏升莲将他们当成家人一般照顾,时时去看望,每次组织学习时,她都会一一打电话通知,或者想办法“送学上门”。
片区大小事,魏升莲也都放在心里。除了老党员,魏升莲还常常去看望小区的空巢老人,陪着他们说话,帮忙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小区或者邻居遇到什么麻烦事、困难事,也是魏升莲帮着解决,下水道堵塞了,她会找人疏通;自来水管爆了,她会通知自来水公司;连井盖不见了,她也会守在当地好几小时,直到问题解决。
“她的口碑极好,居民人人为她点赞。”北正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丽平说,大家喜欢、敬佩魏升莲,看着她扶着中风的老公在外散步,听着她不厌其烦教丈夫认人、认字,很多居民都敬佩不已,“她不仅代表着我们当地的善良与美好,同时也推动着这份美好影响众人,为新时代社区文明、社会文明增添着光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