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4月,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市委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启动“我为乡村振兴建一言”活动,全市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大课题,积极履职,踊跃建言,为浏阳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从5月18日起,本报特开设《人大代表献计 助力乡村振兴》栏目,连续刊发代表们的精彩建言。
做好传承与创新,推动菊花石雕走向市场
文|杨斌
菊花石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雕”之一,与花炮、花木并称“浏阳三花”。传承保护菊花石雕工艺,做大做强菊花石产业,对于发展浏阳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但目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专业工艺人才匮乏、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如下:
加大对菊花石雕非遗的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指导编印菊花石雕非遗宣传手册,制作菊花石文化宣传片,并在各类媒体平台做好推介传播。同时开发菊花石教材课程,推进本土非遗进校园、进课堂。
加大对菊花石雕专业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菊花石雕非遗项目创办工作室,履行保护传承责任,鼓励传承人多带徒弟,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从业人员队伍,对省级以上传承人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以上的传承人,对其施教带徒采取实施政府补贴等措施,扩大传承人群队伍。
加大对菊花石雕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文创产品是非遗产品的灵魂,也是非遗传播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要通过举办菊花石雕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形式,激励菊花石雕产品供给提质、消费升级,使菊花石雕文创产品开发成果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转化落地。(作者系永和镇浏阳市人大代表)
做强浏阳特色乡村文体事业
文|聂厚权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为此,建议:
明确发展路径,繁荣乡村文体事业。遵循“政府引导、民间自发、市场运作”的发展路径,选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推广。同时,鼓励民间自发组织文体活动,进行市场化运作,并进一步孵化出专业组织或创意公司,促进乡村文体事业良性发展。
挖掘本土文化,培育乡村文体品牌。积极支持浏阳山歌、挑粮比赛、皮影戏、浏阳夜歌等传统文艺或乡村文娱的发展。打造演出平台,举办各类赛事,培育具有浏阳特色的乡村文体品牌。
搭建交流平台,赋能乡村文体发展。充分整合文体协会和乡土文人等力量,搭建融通浏阳内外的文化交流平台。一方面,要倡导文化自信,立足浏阳,做出特色;另一方面,又要开拓视野,对外多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引进优势项目和先进经验,实现乡村文体事业做大做强。(作者系北盛镇浏阳市人大代表)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