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长沙市剪纸艺术展在浏阳市博物馆展出,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和市民朋友前来参观。
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图/熊剑
美丽乡村,悠悠乡愁。乡愁是中国人的一种永恒情结,饱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故乡深沉的爱恋,是一种时光的积淀。可从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中感受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愁,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7月10日—15日,由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沙市农业农村局指导,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浏阳市文联联合主办的“看乡村振兴颂美丽乡愁”长沙市剪纸艺术展在浏阳市博物馆二楼展厅内展出,市民可前往免费观展。
道源湖“粽子村”的蒸蒸日上、形态各异的生肖虎、栩栩如生的饺子送给志愿者的故事……剪纸艺术展上,浏阳、长沙两地的剪纸高手们用98件剪纸作品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观感。这些剪纸作品中,既有激励人心的乡村振兴题材,也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风光。它们或大气磅礴,或细腻温婉,一幅幅充满乡村元素的剪纸作品跃入眼中,让人眼前一亮。
长久以来,乡村的灵山秀水给艺术家们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无限的灵感。如何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丽乡村?对于剪纸艺术家而言,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也许是最好的表达。
“端午前夕,我曾前往远近闻名的道源湖村采风,被一个小粽子带动整个村致富的场面给吸引住了,回来便决定要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前后花了一个多月,创作了两个不同的版本,修改了好几稿。”展览现场,浏阳的剪纸能手们拿出了30余幅作品参展,其中丁子文的两幅《道源湖追梦》格外引人注目。品种丰富的粽子与生产场面互相呼应,粽子产业带来的喜悦不仅仅呈现在道源湖村村民的脸上,同样也给现场参观的观众带去了非同一般的审美体验。
对称的织锦花纹,威风凛凛的头上一双铜铃样的大眼睛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神态。在众多作品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踏虎凿花)传承人、长沙市民协剪纸分会会长杨小军的《傩面具—虎》让人过目难忘。其作品的神态之细腻与用剪之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
“这些剪纸作品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湖湘大地上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富庶、生活幸福的动人景象。”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市民李蕊欣喜地说,剪纸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乡村、乡愁相结合则是一种高层次的美之享受。
“乡村振兴为文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反映乡村振兴的时代风貌,是文艺家们的光荣使命。”在仔细参观了整个展厅后,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茂军和长沙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永康表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为乡村振兴鼓与呼,更要为乡村振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剪纸,便是一种很好的文艺形式,希望文艺家们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发展成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