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到中流击水·2022浏阳中报丨大围山镇:捧回两块“金字招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7-20 10:37:14
微浏阳
—分享—

"中国文旅和景城融合发展峰会"暨"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成果发布

大围山镇捧回两块“金字招牌”

第十三届水果文化生态旅游节将于7月22日启动

7月16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中国文旅和景城融合发展峰会”暨“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成果发布仪式在浙江省绍兴市举行。在此次发布仪式上,大围山镇被评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

游船在大围山镇的青山绿水间穿行。

近年来,大围山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强镇,瞄准“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新样板、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目标,朝着建设全域旅游名镇目标不断奋进。“接下来,我们镇将加快实施‘生态环境提档、特色产业提质、全域旅游提速、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改善提标’五大行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浏阳勇当‘强省会’战略开路先锋彰显大围山担当。”大围山镇党委书记黄珍敏表示。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曾巧彭红霞通讯员刘晶晶周春坡

全力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绿色产业发展

“禁止野外用火,注意森林防火……”7月18日上午10点,在万余亩的大围山管护责任区域里,38岁的护林员王建坤带上日常巡林装备,骑上护林专用摩托车,冒着烈日边巡视边播放防火提示,一刻也不敢放松。

12版大围山中报-1.jpg

果园里,梨子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

“2021年,镇上投入了11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为护林员配备了巡护专用摩托车、智能手机和巡林装备。”黄珍敏说,近年来,大围山镇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全面落实秸秆禁烧、河流整治等工作,加强小微水体治理和畜禽退养,各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全力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和防火工作,建成镇村两级“一长三员一大队”组织体系,还聘请了21名专职护林员,定期开展巡林工作。

随着河水变得越来越清,村上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游玩,白沙村村民郑素莲也抓住“送客入村”机遇,在家开了个小餐馆,为游客提供地道农家菜。“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白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勇介绍,村民不仅能售卖农产品、土特产,还能搞餐饮、建民宿,生态旅游带来了人气,更带活了本地经济。

此外,大围山镇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景区的标准建设屋场、完善配套,让村民住在景区,让游客免费欣赏美景。并成功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卫生乡镇、湖南省特色镇、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长沙市特色小城镇,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

黄珍敏表示,绿色生态是大围山镇最耀眼的一张“底牌”。接下来,大围山镇将继续深入推进“林长制”“河长制”,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进一步擦亮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名片,研发特定用途专用水、打响“大围山”饮用水品牌,加大同幸泉水鱼产业规模、推广生态“泉水鱼”品牌,让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大围山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如果说绿色是大围山镇的生态底色,那么红色就是大围山镇的精神底色。近年来,大围山镇在守护青山绿水、发展绿色生态的同时,也在积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浏阳河源头,清清大溪河环绕下,麻石老街、吊脚楼、万福古桥等“古色”建筑在这片土地熠熠生辉;在上坪会议旧址、红军桥、刘家祠堂(秋收起义驻地)、战壕遗址、白沙大捷炮台遗址,红色血脉生生不息……目前,大围山镇共有26处不可移动文物。

12版大围山中报-2.jpg

今年6月底,锦绶堂经过数月的修缮保护、展陈提质,以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

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利用。大围山镇创新推出文物保护“点长制”,将这26处不可移动文物都定点到人,安排镇村干部常态化巡查。

依托全国首个省级苏维埃政府(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中共湘鄂赣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楚东山大屋)、马鞍山战壕等红色景点,楚东村大力发展红色研学、党性教育、水果采摘等旅游项目,让革命旧址“活”起来。“以锦绶堂为例,2021年,锦绶堂启动提质改造工作,经过数月的修缮保护、展陈提质,已于今年6月底以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楚东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12版大围山中报-3.jpg

白沙村的特色品牌“白沙豆腐”。

白沙村则根据古镇特色,发掘白沙剧院的场地优势,创建了集体经济实体——“白沙邨餐厅”,以百年“白沙豆腐”为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村年均接待游客量达8万余人……

此外,大围山镇还以大围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不断深化“红旅、绿旅、农旅、文旅”融合,培育了一系列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以红色为魂,以旅游为钥,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做精做强特色产业,赋能农旅发展

大围山是浏阳河发源之地,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多年来,大围山镇通过做精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当前正是大围山水果成熟的时节,大围山深处各个果园内迎来了丰收季。桃、梨、李……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围山的水果格外甜美。为了宣传推介大围山水果,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围山水果产业,大围山镇连续多年举办水果文化旅游节,助力果农增收致富。“7月22日,大围山镇‘爱上大围山,清凉一整夏’第十三届水果文化生态旅游节即将启动,届时将通过文旅采风季、风物展销等场景化、互联网化的新形式,推介大围山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大围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品围山鲜果,享盛夏清凉。如今,大围山镇水果节已经成为了浏阳乃至长沙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会品牌,“大围山梨”成功入选第一批“湘赣红”区域品牌,获评“湖南省十大果品区域公共品牌”。

除了水果,近年来大围山镇同幸村以村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打造的“同幸蜂蜜”也多次“出圈”。通过收购经过“二次摇蜜”的优质蜂蜜,统一打包出售,蜂蜜生产成为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

为推进蜂蜜产业提质增效,大围山镇连续多年举办同幸摇蜜节等活动,如今蜂蜜的市场价已达到58元每斤。锦寿堂蜂业等蜂蜜企业也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蜂产业年产值5000余万元。

独特的生态,特色的产业,厚重的文化,已成为大围山镇最宝贵的财富。大围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强镇,展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奋力建设全域旅游名镇,为浏阳勇当“强省会”战略开路先锋贡献大围山力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