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9年后不忘“找零”老教师用行动阐释“诚信”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10-09 09:54:55
微浏阳
—分享—

董怀国

浏阳的退休教师杨老师今年81岁了,整理资料时才发现29年前收取学生资料费时忘记给一名学生找零钱。她通过熟人、社区、派出所等,终于找到自己的学生,并还上钱。(本报10月8日08版报道)

发现29年前的这个疏漏后,杨老师不顾80多岁的高龄,千方百计也要将这点找零的钱还回去,足见老人自我要求的严格。在她看来,钱或许不多,但是该找零给学生的就一定不能含糊,这是一个原则问题。

杨老师还钱的举动告诉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大小、重要程度、处理原则,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衡量标准。如果单纯从钱的数量来看,29年前的一点零钱真的是微不足道。同时,这点钱大家都不记得了,杨老师不去较真,又有谁知道呢?但是杨老师看重的是钱的归属,不是自己的,放在手里不踏实;看重的是个人的修养,牢记天知,地知,良知和道德。

有关教育的探讨,时常会提起“言传不如身教”。杨老师已经不在讲台了,但是她还用“身教”给自己的学生上了一课,也给我们大家上了一课。这堂课里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的——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要企图贪占;牢记慎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人生的大智慧,又何尝不是从生活的小细节体现出来?

所以说,一位老教师,用一生的心血教书育人,也是用一生的心血修心养性。站在三尺讲台,她是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打开学生求知的大门,用公序良俗教会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置身芸芸众生,她是道德标杆,按严格要求约束自己,时刻反省、检讨自己,在不断修正自己人格的同时,也于一言一行中给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

史载齐桓公问当地农民,“郭氏的城郭怎么会废了呢?”农民说:“因为郭氏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善善恶恶)。”齐桓公更觉得奇怪了,“善善恶恶是好品行,郭氏应该兴旺发达才对啊。”农民告诉他,“郭氏尊重好人却不任用,讨厌坏人却不疏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向上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人皆有之而人皆任之,即善善能用,恶恶能弃,良好的风尚才能建树起来。如杨老师这样诚信的举止,全社会都应该在称道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学习传扬,让所有的好品格为我们的人生指引方向。

良好的品行是一生的财富,也是一生的修炼;一群人的好品行是社会的财富,是前行的倚仗。希望我们的身边,有更多的人能用自己的言行贡献更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良好风尚的建立。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