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青春在浏乡丨回乡养鸡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11-18 09:54:33
微浏阳
—分享—

选定本土特色"湘黄鸡"

邀请专家合力培优品种

带领86名农户共同致富

04版民生会客-1.jpg

灌木丛生的小山林里,黄甜向鸡群抛撒饲料,目前他的养鸡场存栏量一直保持在2万羽左右。记者欧阳稳江

"喔--喔--喔……"黄甜的一天,是从一片清脆的鸡鸣声中开始的。而15年前,他还是一名将日语说得极其流利的职场白领。选择回乡创业,从帮别人养鸡到自己创办养鸡场,从带领86名农户一起致富到致力于"湘黄鸡"的提纯复壮,黄甜将梦想播撒在了广袤的乡村大地。

"总有人问我,日语系的大学生在大城市当白领不香吗?为什么偏偏要成为一名'鸡司令'?"黄甜笑着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发展壮大家乡的湘黄鸡产业,让湘黄鸡飞出山窝变"名鸡"。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返乡创业

从日语专业大学生到“鸡司令”

从淳口镇集镇出发,一条水泥路通向农大村的一片灌木丛生的小山林,这里便是黄甜的养鸡场。还未走近,便听到一片此起彼伏的鸡鸣,衬得整个山林更加幽静。

“咯咯咯……”随着黄甜的一声呼唤,成百上千只毛色黄亮的土鸡便从茂密的灌木、草丛中飞跃而出,奔向喂食处,将地上的灰尘扬得老高……那场面与声势,颇为壮观。

“流转了100多亩山林,一直保持在2万羽左右的存栏量。”自从当上了“鸡司令”,黄甜每天都忙得飞起,“虽然有些累,但很值得,很快乐!”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5年前,彼时,他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普通人无异:在大城市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因为学的是日语专业,做翻译或是去外资企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2007年大学毕业后,黄甜在杭州一企业找到了工作。可一次偶然的下乡办事,他发现杭州的农村已经出现了不少规模化的养鸡企业,且效益十分不错。这让他对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老家多山林,且一直有散养土鸡的传统,办个养鸡场应该不是难事吧?”在黄甜的记忆中,家乡的湘黄鸡不仅好养,而且鸡肉的口感和品质都非常棒。2008年,黄甜下定决心,辞职回乡创业。

“当时家人也十分担心,觉得我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却又跑回来养鸡,更何况我学的专业与养殖一点关系都没有。”对此,黄甜表示,他的学习能力一直比较强,而且无论什么事情总要试了才知道。

因为条件有限加上没有多少创业资金,黄甜选择的第一步是帮其他养鸡场代养,由对方提供鸡苗并负责收购,“第一批养了2000羽。”到了年底,原本以为养的这批鸡能给自己带来好的收益,却不想一场冰灾让养鸡场无法完成当初的承诺。

怎么办?再养下去,除了人工成本外,每天的饲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心急如焚的黄甜决定自产自销,没有任何销售经验的他带着这些散养的土鸡前往长沙的酒店和农贸市场上门推销。

“真香啊,这就是记忆中鸡肉的味道。”尽管上门推销很难也很辛苦,可让黄甜意外的是,顾客对这些散养的土鸡十分称赞。这小小的成功让他更坚定了信心——养鸡同样是有“品质”标准可言的。

共同致富

带领86名农户走上标准化养殖路

“经验都是摸索出来的,创业的路上惟有敢闯敢试才可能脱颖而出。”2010年,随着客户的逐渐稳定与市场的打开,尝到了甜头的黄甜迈开了步子:从自产自销走向规模化养殖。为此,他流转了几十亩山林自建了种鸡场、饲料厂、孵化室等。

“我们的鸡饲料里,不会添加一些药品或是其他东西。”为了保持鸡肉品质的稳定可靠,黄甜没有图省事从外面直接买饲料来喂鸡,而是选择了自己加工配比。抓起一把玉米粒、豆粉等配成的鸡饲料,黄甜笑着说,“这些东西人都可以吃。”

山林散养辅以自制的饲料,很快,黄甜养的湘黄鸡便在长沙走红。2015年,走公司化运作的他吸收了宁乡、醴陵、浏阳等地的86户农户作为自己的合伙人,通过“鸡苗、饲料、养殖技术、销售、疫苗”等“五统一”的方式走上了标准化的养殖道路。同时,还注册了“香黄鸡”的品牌。

“你们的鸡肉口感和香味都不错,但我自己做的总比饭店大师傅差了那么一点点。”在售卖鸡肉的过程中,顾客的一句话让黄甜陷入了沉思:“原材料(鸡)是统一喂养出栏的,肉质应该相差不大。那么,有没有办法像肯德基一样走标准化道路,使得顾客记忆中的湘黄鸡是一个味道,而不会因为烹饪手艺的区别有所差别?”

顺着这个思路,黄甜用了三年的时间与湘菜大师们一起开发各种口味的料包,“我想让顾客一看到我们的‘香黄鸡’,就能唤醒味觉记忆,而且还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

经过一次次调试,搭配“香黄鸡”的免炒炖汤料包和各种口味的爆炒料包被研发出来了。配料表其实也简单,但比例却是精确到了克。就拿免炒炖汤料包来说,一只两斤重的鸡加1700毫升水,加两枚煎蛋,再加6—8片生姜,加入料包,直接用高压锅炖了上汽后再过15分钟即可。“没有想到料包一出来就非常受欢迎,人人都可以借助它做出大厨般的味道。”黄甜笑着说。

也就是这灵机一动的念头,让黄甜的“香黄鸡”销路更好了。

特写

聚焦提纯复壮,致力打响家乡品牌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基因资源保护意识,盲目引进外来血缘杂交,近亲交配,湘黄鸡的血缘混杂,但在浏阳,湘黄鸡仍然具有存活率高、肉蛋兼用和口味好的优点,一直都是农户增加收入的好项目。但是它也有品种上的弊端,那就是长得不快,而且一般也就两斤左右。

“湘黄鸡的提纯复壮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在将养鸡场规模做大后,黄甜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停留在赚钱上,而是聚焦在了品种的培育上。在分析了湘黄鸡的优缺点后,2017年,黄甜邀请了浏阳市科技特派员、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燕海峰博士为技术指导专家,开始进行品种培育。

有了燕博士的技术指导,黄甜干劲十足,利用自家鸡场扩建了孵化场,同时从原种场获得种蛋,以确保种苗的纯度与质量。这五年的时间,黄甜和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多个单位一起采用全同胞家系选育方法,一共提纯复壮选育了4代湘黄鸡。

“提纯复壮工作不像办养鸡场一样简单,也不是一天两天、一代两代培育就可以成功的。幸运的话,七八年也许可以成功;运气不好的话,需要更长的时间。”黄甜认定,只要市场有需求,那么这件事就有价值与意义。

“这两年,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黄甜笑言,其实原因没有那么复杂,就像艾青所说的“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情感是共通的,对家乡这片土地保持着一份深爱并怀有希望,这就是最好的理由,“在乡村振兴的这个大背景下,也希望家乡的湘黄鸡能够提纯复壮升品质,打造出属于浏阳自己的品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