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在网上购物的时候,被告知包裹无法及时投递。正因如此,就有骗子盯上了这个环节,通过电话告知网购市民,快递因疫情无法按时寄出,按照公司规定可以通过理赔申请,获得双倍赔偿。如果你也接到了这样的电话,可千万不要急着相信。因为,这有可能是一种新的诈骗。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网上购物后,接到“快递理赔电话”
11月6日晚,陈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的客服人员,并告知陈女士,其网购的快递包裹因为疫情无法按时寄出,根据公司规定,陈女士可以通过网上申请,获得公司给予的双倍理赔。
“我确实网购了一些日用品,而且在下单后,也确实收到了因为疫情影响包裹暂时无法投递的提醒。”陈女士说,因为并不急着收取包裹,所以她还是下了单。可就在下单一天后,她接到了“快递客服”打来的电话,要她通过网络途径申请双倍理赔。
原本陈女士表示自己可以继续等,但对方却说因为受疫情影响,包裹不能按时投递,并不影响其后续接收,但在此过程中,公司有这一项福利,不但可以获得双倍赔偿,而且还能在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后收到包裹。
“这样一来,包裹不但能拿到手,而且还有赔偿。”如此好事,一下让陈女士放下了戒备心,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视频会议软件,打算进行理赔申请。
不过,就在陈女士按照提示在手机上进行操作,准备验证身份的时候,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给她发来了反诈提醒短信。
“我和‘快递客服’通话有半个多小时,期间接到几条提醒短信,没来得及看。”陈女士说,就在她准备按照对方指令进行下一步操作时,派出所的民警敲响了她家的门。
民警上门劝阻,成功守住市民“钱袋子”
原来,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在持续联系陈女士未果后,迅速通知了辖区派出所,前往陈女士家进行上门劝阻。
当民警出现时,陈女士还在与对方进行通话,并在手机上进行相关操作。
“你正遭遇电信诈骗,请立即停止操作。”在民警的提醒下,陈女士挂断了电话。通过民警的进一步解释,她这才如梦初醒。
反诈民警告诉陈女士,这类诈骗中,骗子利用视频会议软件的“屏幕共享”,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也就是说,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都能在电脑上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全过程,“这会导致受害人手机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被骗子转走。”
“我也觉得应该没有这样的好事,但对方说得一板一眼,我就想试试看,好在你们及时劝阻,不然我卡里的几万块钱就保不住了。”陈女士感激地说。之前她也注意过类似的电信诈骗案例,自认为有反诈意识,但没想到真遇到了,还是迷失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之中。
浏阳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当前一些不法分子以“疫”之名,借机骗取钱财,花样百出,市民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在网购后如接到“快递丢失、无法投递可以赔偿”的电话,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登录快递公司官网,或在购物平台查询自己的快递信息,确认包裹是否有丢失、损毁等情况,不要轻信赔偿说辞。一旦遭遇诈骗,第一时间报警。
新闻提醒
涉“疫”诈骗花样翻新,请提高警惕
“不要随意点开陌生人提供的链接、二维码!不要随意在外来网站上填写自己的身份信息、结算账户以及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警方提醒,所谓“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网购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商家或物流公司的客服人员,运用一环扣一环的“话术”,对买家实施诈骗。
这种骗术通常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群众网购信息,之后以客服名义进行联系;
第二步,谎称网点的交易出现问题,以退换货、重新确认、补偿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打开第三方平台进行操作,并引导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等;
第三步,利用手机屏幕共享、伪造官网等手段,引导受害人操作手机,同时骗取受害人短信验证码,从而实施诈骗。
除了上述案例中的诈骗套路,还需警惕以下几种涉“疫”诈骗:
“谎称快递阳性”
骗子假冒“快递客服”给你打电话,谎称你的快递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已被销毁,但可以申请理赔。在你加了“客服”好友后,骗子会向你发送虚假的“官方网站”,并诱导你填写个人支付信息,盗走你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坑在等着你跳入:骗子以你的支付信用不足、理赔渠道未开通、赔款无法到账等为由,诱导你进行贷款,并将钱款转至骗子账户。
防骗提醒:快递物流客服人员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理赔请走官方渠道。
“流调异常”
骗子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的行程和近期接触的人群有异常,必须接受调查,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随后,骗子会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公安局”,一番诱导之后,要求受害人按照提示进入网站填写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乃至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从而转走受害人银行存款。
防骗提醒:公安机关绝对不会在线上办案,更不会在网上要求涉案人员提供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隐私信息。接到来电,请拨打110核实相关情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