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煅烧岁月印记,百年窑火重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11-15 10:26:17
微浏阳
—分享—

淳口镇山田新村启动旧陶窑修复

煅烧岁月印记,百年窑火重燃

04版时政镇村-5.jpg

“夜阑惊起还乡梦,窑火通明两岸红。”这是清代诗人郑风仪所描绘的景德镇烧窑场景。在捞刀河流域,淳口镇山田新村的一条小河边,红得通透的窑火,也曾照亮过这里的无数个夜晚。

穿越历史烟云,窑火在时过境迁中湮灭已久。抬脚走过村中盐泉组,脚下瓦砾咯咯作响,那些产自本土陶窑的烧制品,或成垫脚之物,或堆于村角。

如今,一孔古窑,在当地各界的重视下,已经启动修复工程。或于两个月后,盐泉古窑的百年窑火,可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再度点燃。

以泥土为介质,以修复旧陶窑为契机,规划建设盐泉陶艺体验馆,山田新村即将重新燃起的窑火,还将点燃这里一个新的“乡村振兴梦想”。

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敏曾巧图/刘珂

把乡愁留住,让记忆重现

猫着腰钻进窑洞,俯身将瓦装进畚箕,扁担上肩,稳步走了起来。挑着近百斤的担子,这些老工匠们依然步履矫健。

“我们这里烧制的瓦,可以说是供应了整个上北乡还不止。”村民戴胜世既是一名老工匠,也是盐泉组这孔旧窑的主人,今年得知村里有意愿修复这处窑址,有着40年党龄的他主动找到山田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喜华,“捐给村里,做一处文化记忆修复工程。”

04版时政镇村-4.jpg

这处“龙窑”是戴胜世在2002年集体资产改制时,花费一万多元买下来的。这条长30米、宽2米、高1.8米的陶窑,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有点燃过了。风雨棚坍塌、窑洞杂草丛生,多年没有使用,陶窑已经破败不堪。

从窑址现场采集到的陶车、陶拍、印模等制作工具,可以发现这一龙窑的窑炉技术、制作工艺与宋元时期的窑业技术一脉相承。

《浏阳县志》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平江县人吴迪兴等来浏阳开创陶器生产,继有盐泉七户当地人集股建立陶器厂。1945年,西区葛家及长沙县一批陶瓷技工也相继来到山田,与当地窑户集10股组建兴华瓷厂。1949年,兴华瓷厂已有工人36名,年产20窑次,产量3.6万件。

“盐泉窑主要用于烧制缸、瓦及少量釉陶棺,我们这里总共260户村民,其中200户都从事土陶烧制。”戴胜世介绍,他从小就跟着祖父、父亲学习土陶制作技艺,可以说从有记忆起就开始“玩泥巴”了。这项精湛的土陶制作技艺,也一代代传了下来。

后来,盐泉土陶的名气越来越大。发展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田新村出产的陶器已然享誉浏阳周边地区。戴胜世回忆,当时山田新村的职工有500人左右,其中土陶匠人达到200余人,村里更是有5座烧制陶器的龙窑,出产着各种生活器具,销往周边的萍乡、铜鼓、武汉等10多个县市,甚至还卖到了北京。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陶业开始慢慢衰落,目前村上仅剩了我这一家陶窑。”戴胜世介绍,2000年左右,受瓷、铁、不锈钢等容器的冲击,传统陶制品的销量大幅下降,私人制陶厂纷纷关闭,戴胜世所在的盐泉陶窑也遭受冲击,由于烧制的陶品少人问津,他也只能选择改行制作楼梯扶手,没过多久,盐泉陶窑便关停了。

修复既有窑址,重新点燃窑火

有山有田有古窑。行走于河畔步道,千年古樟亭亭如盖,福寿桥人来人往。守着山田这片“文化沃土”,杨喜华等村党总支委员一班人总在思考,如何更深层次地挖掘好山田既有的本土文化,找到乡村振兴的点?

盐泉古窑,便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从小在盐泉古窑爬上爬下的戴晓妃就伴随着这份乡愁记忆长大,她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村里还有那么多会手艺的工匠,把这个窑修复好,打造一个文化场景,应该很吸引人。”

杨喜华则根据实际情况,给村里的古窑文化谋划了发展方向——依托盐泉古窑,打造盐泉陶艺体验馆,传承文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说干就干,山田新村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手艺人代表开会讨论,决定依托盐泉的陶土资源和几百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手工制陶工艺,以保护、传承、创新为发展理念,把优秀的土陶手艺人聚集在一起,并投入50万元修建盐泉陶艺体验馆。11月14日,经过一段时间的停工后,工匠们复工继续修复陶窑,原先破败的窑址,已经有了新的生机。其基本的框架和“龙骨”依然保持原样。在窑址上方,工匠们正在修复遮雨棚,使用的瓦片,仍是这孔古窑二三十年前所生产的老瓦。原先垮塌的地方,进行了加固。

走进窑洞内,既有的窑壁砖缝间,用陶釉制成的粘合剂摸上去很有历史感。窑洞外的泥土中,数层瓦砾堆积,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体验馆的魅力在于独特的历史文化。”杨喜华介绍,让陶艺体验馆与村里的老建筑相融合,保留村子的原汁原味,是这次改造的主要原则。为此,自今年3月启动建设以来,施工队需要使用的瓦片等材料,都是尽量就地取材,运用了大量盐泉窑以前留下的陶瓦和老木头,“这些陶瓦质量相当不错,至少还能使用几十年。”

在陶窑修复的过程中,不断有村民过来探看。他们期待着窑内点火的那一刻,也在等待着心中的记忆复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