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深化"党建+金融村官"机制,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金融活水”流向田间地头,精准赋能乡村振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珍
又是一年收获季。近日,走进位于淳口镇鹤源村的浏阳市兴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千亩生产基地,一棵棵绿意盎然的果树上挂满了柑橘。“搭帮‘金融村官’的及时帮助,我们挺过了资金困难的时期,今年迎来了丰收。”公司负责人周慈英说,今年基地柑橘产量将达到2000吨,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位于淳口镇鹤源村的浏阳市兴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千亩生产基地内,周慈英(左)正在查看柑橘树的挂果情况。得益于“金融活水”的浇灌,今年柑橘实现了丰收。刘珂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之举,浏阳推出“党建+金融村官”机制,探索全新的金融帮扶方式,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将“金融活水”注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扎根浏阳田间地头,“金融村官”们脚步为亲,“贷”动农民越来越富,产业越来越旺;而回顾探索的每一步,“金融村官”们步步“生根”:2020年4月,在官渡镇探索开展“金融村官”试点工作;2020年6月,浏阳市委基层办印发《浏阳市“‘金融村官’进万家,助力‘一门式’全覆盖”工作方案》;2021年9月,浏阳印发《浏阳市“深化‘党建+金融村官’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将“金融村官”纳入全市工作计划;如今,“金融村官”覆盖了浏阳所有村(社区),成为推动浏阳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助力。
金融利民
浇灌产业之花
“这是‘湘南红’柑橘,果肉甘甜细腻无渣,从11月下旬开始采摘。”顺着蜿蜒小路来到柑橘种植基地,周慈英向记者介绍着每一个品种。
2016年,周慈英退出金银花种植行列,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了“湘南红”和“沃柑”两个品种的柑橘,并在近年与多所高校合作,大力推进品种研发。目前基地的新品种已达10余种,果苗远销全国各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要依靠金融活。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指出,要用好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推动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从引进柑橘品种试种,到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育种育苗,再到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周慈英感慨:“公司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少不了‘金融村官’的助力。”
2020年,得益于浏阳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基地采购了水肥一体化系统、温控种植大棚等现代化农业设施,种植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200亩,年产量逐渐上升。今年,受冰雪天气影响,基地的设施设备被压垮,果实产量也受到了影响。
“‘金融村官’和镇村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向我们介绍了多种贷款方式,今年我们又向浏阳农商银行续贷300万元,重建了现代化农业设施。”周慈英说。如今,基地所有柑橘树都已挂果,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金融活水”不仅滋润了周慈英的柑橘园,也滋润了永和镇升平村种粮大户廖才元的稻田。
今年,升平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建千亩双季稻示范基地。由于荷塘片区160余亩稻田无法集中种植,村民们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不高。身为党员的廖才元主动担当,决定自己流转这片土地种植双季稻。然而廖才元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种植这160亩双季稻需要不少启动资金。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了浏阳农商银行七宝山支行,‘金融村官’一一讲解了贷款政策,最终帮助廖才元贷款20万元,用于发展千亩早稻产业。”升平村党总支副书记林友根说,粮食安全是大事,将“金融活水”引入农业发展,能让产业之花愈开愈盛。
金融惠企
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活水不仅浇灌了产业之花,也助推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踏入位于沙市镇的湖南冠湘木业有限公司(下称“冠湘木业”)生产车间,新增的全屋定制家具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各类精美的家居产品陆续出厂,一派繁忙景象。
湖南冠湘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宏伟(右二)和浏阳农商银行沙市支行行长刘高辉(左二)在交流楼梯扶手生产情况。刘珂摄
冠湘木业是沙市镇首家涉木生产企业,产品种类涵盖楼梯扶手、全屋定制家具等,在全国各地发展了200余家经销商,是中国楼梯行业十大品牌、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商会楼梯专委会执行会长单位。在冠湘木业董事长汪宏伟看来,公司能够做大做强,离不开金融帮扶。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木质原材料价格逐渐上涨,汪宏伟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浮动,产生了提前囤积原材料的念头,“囤买原材料需要大笔资金,当时浏阳农商银行沙市支行行长刘高辉到我们企业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二话不说就给我们提供了贷款,3天内600万元贷款就到了账。”
得益于这笔“及时雨”,冠湘木业在木质原材料价格上涨前囤积了足够的原材料,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汪宏伟坦言,提前囤货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顺利完成了客户订单,还让企业占据了有利市场,吸引诸多客户前来下单。
从2008年的一个生产车间,发展壮大到如今的六个生产车间,冠湘木业紧跟市场趋势,把握消费需求,一直在创新的路上奔跑。去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冠湘木业拓宽新赛道,扩大企业规模,新建一栋厂房,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主要用于全屋定制家具生产,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
这一次的扩建资金,也来源于浏阳农商银行。
“对于像冠湘木业这样信誉良好的龙头企业,我们还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刘高辉说,只要企业有需要,将不遗余力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强村
“贷”动乡村发展
在枨冲镇才常村黑斑蛙生态养殖基地里,一张张白网围出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区域,跟随着才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庆湘的步伐慢慢靠近,一群群黑斑蛙“扑通”跳入水中,奏响一曲丰收大合唱。
眼前这番美好光景,源于2018年的一个决定。在2018年之前,才常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改变现状,村上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号召村民“贷”资入股,将村民个人申请的小额农户贷款汇聚在一起,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村民唐沙便是“贷”资入股人之一。“我一直从事黑斑蛙养殖,得知村里要发展黑斑蛙养殖时,我向浏阳农商银行枨冲支行申请了30万元贷款,与同村几名养殖人带头参与。”唐沙说。
“从2018年起,依靠浏阳农商银行枨冲支行给予入股农户的小额农户贷款,才常村开始发展黑斑蛙养殖产业;2019年,该村扩大规模,流转100亩土地,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3个生态养殖基地。”“金融村官”许旋风介绍,今年才常村集体经济可获得浏阳农商银行200万元贷款授信,贷款利率执行乡村振兴专项的优惠利率。
“经过3年多的发展培育,黑斑蛙养殖已成为才常村的支柱产业,让省定贫困村蜕变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超过100万元。”陈庆湘说,目前村上正采用“合作社管养殖、学校传技术、企业供销路”的发展模式,与金磨坊食品有限公司、浏阳市唐氏卤味等企业在养殖、宰杀、处理、包装、提取蛙油等方面开展合作,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依靠“金融活水”,文家市镇玉泉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也有了新的变化。今年3月,通过前期调研和考察,玉泉村决定发展肉兔养殖产业。正当玉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蔺玉根为启动资金发愁时,“金融村官”杨庆富送来了好消息,不到一个星期就申请到了20万元贷款,用于村里肉兔养殖产业发展。
文家市镇玉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蔺玉根(左)向“金融村官”杨庆富(右)介绍肉兔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刘珂摄
“我们从一家养殖场购买了600只母兔、100只公兔,经过两个月的养殖,已有部分母兔开始繁殖。”看着一只只肥壮的肉兔活蹦乱跳,蔺玉根满是欣喜,“养殖场不仅出售种兔、还包技术包回收。目前已经卖了600只肉兔,还有1000只即将出栏,我们正筹备建烤房,将肉兔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预计今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蔺玉根告诉记者,下一步,村上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并在全村推广肉兔养殖,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路,让村级集体经济“钱袋子”越来越鼓。
正是有了“金融村官”下沉农村基层、“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地头,带动了产业发展。如今,浏阳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面打响“乡村振兴看浏阳”品牌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有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