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扶贫干部的一天
2018-09-04 16:19:57 来源: 评论:0
今年46岁的陈友民是浏阳市环保局驻龙伏村的扶贫干部。2017年,有着2年群工站经验的他,被安排到龙伏镇龙伏村担任第一书记,主抓精准扶贫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来到龙伏村,陈友民就找准定位,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抓手,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浏阳日报摄影记者张迪跟踪拍摄了陈友民的一天,还原一个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实际,留下了这些真实而感人的瞬间。
早上7点,当大多数村民刚从睡梦中醒来,陈友民已经在土鸡生态养殖基地忙活开了。因为下大雨,刚进大门,他就被淋了个透。
换双鞋子戴上手套,陈友民把偷偷跑出来的鸡苗放回围网之中。
今年4月,陈友民将村上闲置10年的集体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建起2万土鸡生态养殖基地,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入股当了股东。为减少基地支出,湖南农大农业推广硕士毕业的他主动当起“技术员”,每天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基地检查、喂食土鸡。
“近期市暴雨天气居多,土鸡饲养重要,你的安全更重要。手机必须24小时带在身边,不能像上次那样,打电话没人接,让我们着急了……”撑着伞陈友民反复叮嘱6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吉利。
8:30,陈友民从扶贫基地赶回村部宿舍,匆匆换下被雨水和汗水浸透的衬衣。
卧室门口摆放着三双底已经被磨破的布鞋,这仅仅是今年上半年的“战绩”。
早上8:48马上要放暑假了,之前答应的环保知识讲座已经被学校催了几次。出门匆忙没有带伞,刚换完衣服的他只能又冒雨走向体育馆。
一堂环保知识,龙伏小学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早上10:28,陈友民来到湖南德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8月,在陈友民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建立长沙首个“精准扶贫车间”,目前车间已有贫困户42户。现在,每个星期陈友民至少要到公司2次,来了解这里帮扶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
56岁的贫困户沈小堂今年养了一池的鱼苗,10:47陈友民又到他家来询问鱼苗培育的最新进展了。
早上12:00。村上没有食堂,集镇上10元/份的快餐陈友民吃得津津有味。
“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个真的不能要……”13:45龙伏脱贫攻坚第三季度工作推进会即将召开,贫困户张九莲突然找到了陈友民,要将自己栽种的苦瓜、豆角等送给他。
拗不过张九莲,陈友民收下了蔬菜,随后将50元钱塞给了张九莲。
下午1:50贫困户陆续到达村部准备参加会议。大家忙着办理一些业务,并相互聊着彼此的近况。为了让贫困有座位,陈友民腾出了自己的座位。“守”着一个插座,半蹲着,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
下午2点龙伏村脱贫攻坚第三季度工作推进会准时召开。陈友民带领帮扶对象们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散会后,陈友民在办公室给几位贫困户解答相关帮扶政策并把他们的需求记录在笔记本上。
帮扶对象喻再德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因为左脚受伤,这段时间在家中修养。下午4点多,陈友民决定去他家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喻再德家中的厕所还是独立的土胚房,既不卫生也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陈友民试图说服他在楼房内搭建一个卫生间,但他不断强调要政府来帮助修复这栋“危楼”。
因为喻再德几乎丧失听力,陈友民只能一边忍受着茅房飘来的异味,一边无奈的摇手表示拒绝。
下午5:30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陈友民驱车返回村部。驻村14个月以来,72户帮扶对象的家他早已烂熟于心。
每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只有到了晚上8点后,陈友民才进入休息时间。此时,跟家人视频成了他最大的快乐。“二宝3岁了,每天喊着跟我视频,要我回去陪他玩……”
这就是浏阳扶贫干部陈友民,最为日常的一天了。只要对扶贫工作、对贫困户有益处,他都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