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年制造,工业区华丽转身工业城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12-12-26 14:58:45
微浏阳
—分享—


园区正大步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全新发展阶段迈进。资料图片

2012年的12月,即使有些寒意,“绿”仍然是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内的主题色彩。“园区是在2003年的3月份成立的。”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寻院豪奔走企业间,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快十年了,我最近都在思索,我们成功的经验是哪些,有哪些教训,未来要怎样发展。”

浏阳网12月19日讯(记者 周力飞)

“如果说过去十年的发展我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造城滞后了。强园造城,配套融城,我们要加快由新型工业化过渡到新型城市化。”

在寻院豪看来,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作为“大长沙”东部板块的重要组团,城市化是其发展必然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们除了发展好产业,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造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基地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新城。”

“强园造城、配套融城”是基地实现“一个转变,二次跨越”的内在要求。当下,制造产业基地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二次跨越。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内强创造力,外增吸引力,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引进大项目、优质项目,促进产业级次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

“由新型工业化,过渡到推进新型城市化,我们经历了理念上的转变、思路上的提升。”寻院豪说,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工业发展,需要坚强的城市配套,宜居、宜行、宜商的环境。在这种发展大势之下,园区正大步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全新发展阶段迈进。

下一步,园区将着重推进基地工业生产区、政务服务区、商贸流通区、中心商务区、居民居住区等方面的功能分区。为此,基地将完善交通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与空港新城、长沙经开区的无缝对接,跟进配套建设,使市政功能满足5万至10万城镇人口生产生活需求。

“十二五”末,园区工业产值有望达到350亿元,年均递增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50亿元,年均递增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年均递增20%;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

制造十年
特色产业立园,工业总产值九年增长二十倍

寻院豪的“三十而立”之年是在永安这片土地上开启的,和他一样,2003年,在这片有着一定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础的土地上,一帮充满朝气、不畏艰难的年轻人在这里开启了人生的创业之旅。

走在园区宽敞的马路上,老员工陈飞荣会告诉你,这里曾经是园区的临时项目指挥部,那里曾是一座小山包,就在他手指划出的坐标中,一个园区的近十年发展历程就如同电影里的片段,一幅接着一幅。

“没有特色立园,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发展规模。”在总结过去十年发展的经验时,寻院豪首要提及的一点就是“特色产业立园”。

从2003年至2011年九年时间里,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二十倍,从2003年的5亿多元,增长到2012年的140.6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4倍,由2003年的3000多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5.03亿元。

十年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迅猛,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长沙工程机械配套产业还小,许多关键零部件都需要到省外、国外购买,影响产业安全和产品附加值的进一步提升,成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短板。

2003年,园区成立之初,就紧紧围绕工程机械、汽车产业两大产业进行专业配套。寻院豪说:“做好配套角色,对全省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十分关键,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增加经济总量。”

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坚持以“为省内工程机械及汽车主机企业做专业配套服务”为发展方向,构筑起工程机械整机、汽车零配件特色产业体系,使园区产业成为长沙工程机械及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配角就好比足球比赛的后卫,场上11个人,中锋是最显眼的,前锋得分多,但后卫必不可少。”“产业不能形成特色,园区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浏阳制造产业基地今天能在长沙工业发展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当初坚持了自己的产业特色。

新一轮工业革命,“再制造”树立新高度

一条原价780万元即将报废的生产线,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修复”,达到了价值6000余万元的生产线的性能。这是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创造的奇迹。

什么是再制造?再制造,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旧机电产品进行再加工,生产出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原来产品性能的新产品。

“工业产品进行再制造,是工业发展的趋势,是新一轮工业革命。投身再制造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战略之举。”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两型社会”建设,完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级次,园区开始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2009年,园区获批全国机电产品再制造聚集区,成为全国再制造产业发展的中心。2011年,基地实现再制造产值12亿元,共有3家企业七项再制造产品进入国家再制造推荐目录。

今天,园区已集聚17家再制造企业,涉及工程机械、机床、轨道交通设备、矿山机械等领域,集聚了以欧洲最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德国博世、湖南轩辕春秋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再制造企业。

其中,湖南宇环同心数控机床公司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精密、高效数控系列磨床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其研发生产的数控双端面磨床系列、数控精密研磨抛光机系列等六大系列产品都代表着国家数控机床的高端产品和数控机床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对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际知名品牌的100多台套旧机进行再制造,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也成为湖南唯一一家以数控机床企业列入国家工信部“循环经济再制造”试点企业。今年7月,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为抢占市场先机,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规划了6平方公里作为再制造专区,并已着手再制造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3-5年,将其打造成全国再制造示范园区,成为全国再制造行业引领者。3年内,浏阳产业基地再制造企业可达到50家左右,年产值有望达到百亿元。

对话
园区发展,“实”字为先、“干”字当头
访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寻院豪

浏阳日报:一个园区从县级工业园发展到省级工业经济集中区、全国再制造试点园区,十分不易,在您看来,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寻院豪:我想园区能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特色产业立园、强园,坚持做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这些特色产业,让我们在湖南长沙经济大盘中拥有了立足之地。其次是发展再制造循环产业,使我们一下子站在了这个产业的最高端,有了先发优势。

浏阳日报:我听说您最近都在走访企业,按照惯例,你们都是春节后走访企业,为什么今年提前了?

寻院豪:是的。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新形势下我们的征地拆迁遇到了新的难题。没有土地,项目落户将成为空话,但我们的园区不能不发展。要发展,一方面要集约用地,招大引强;另一方面要内部挖潜。

浏阳日报:如何内部挖潜?寻院豪:在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发展方式”一定要转变,要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首先要帮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让他们的单位产出规模增加,帮扶企业实现转型提质,从做低附加值产品向中、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同时投入土地、资金进行标准厂房建设,由于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对于前景好、规模小、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为其提供标准厂房进行生产。

浏阳日报:您如何看待园区未来发展?

寻院豪:园区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面对市委市政府“融入长株潭、对接长三角、辐射湘赣边”的战略定位和“一线三城”发展构架的历史机遇,园区上下务必坚持信心不动摇、工作不懈怠,以争先进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勇气,加强对中心工作、重点工程、重要事务的执行力,“实”字为先、“干”字当头。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