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
为纪念当年叱咤风云的开国将军,浏阳城内建了将军广场。在广场的中央,树立了将军群雕铜像。近日,有市民拨打本报新闻热线 83830000反映,部分铜像已经出现了破损情况。其中一尊铜像,“将军”右手高举,但是手上却空无一物;左右两边有几位骑马的“将军”,手中握着的缰绳都不翼而飞。(本报5月12日06版报道)据附近环卫工人回忆,经常看到有人爬到铜像上玩耍或拍照,这与前些天某景区有人坐在女红军雕像头顶上拍照如出一辙。
有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和“最早的艺术”。但是,单单靠建筑本身有时并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建筑可以表现宏伟、壮丽的气势却无法直接表达思想,而雕塑却可以通过自身的造型艺术,典型的再现生活,可以把外部空间环境从一般的概念升华到具体和更深远的思想境界。因此,建筑同雕塑珠联璧合才能让一座城市的外部形象更加完美。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沉淀。而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浏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框架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这个正在“长大”的城市里,城市的文化特质越来越明显。相对应的是,在花炮广场、浏阳河广场、将军广场等市民休闲场所,代表浏阳特色和内涵的城市雕塑也越来越多。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雕塑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这些雕塑,让城市看起来更灵动,更富有底蕴,也是浏阳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然成为浏阳的另一张“名片”。
事实上,作为城市的一道风景,城市雕塑不仅能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更能折射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广场上骑马的“将军”手中缰绳和战刀不翼而飞,城市雕塑“缺胳膊断腿”,无疑令城市文明蒙尘,让城市文明“减分”。
雕塑的意义绝不是单纯表现在冰冷的物质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承载和精神象征。故而,笔者呼吁市民爱护城市雕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做到了这一点,人和雕塑、人和城市才能和谐相处。而要让这些城市艺术雕塑保持完好,除了改革重建轻管的陋习和加强“电子眼”等安全监控措施外,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大文明宣传力度,让市民学会欣赏,懂得珍惜,进而感受到自己所在城市的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这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需求。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