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预防肝病,得改掉熬夜、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前几天,33岁的余先生因腹痛到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脂超标了十几倍,并被医生确诊为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的一种),所幸经过几天的治疗,余先生目前情况有所好转,预计一周便可以出院。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很多人出现营养过剩、肥胖的情况,脂肪肝患者越来越多,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甚至还盯上了儿童。”市中医医院脾胃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陈隆桂介绍,预防肝病,要改变熬夜、饮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中医有“春气通于肝”的说法,春季是调养肝脏的最佳季节,但是盲目养肝护肝可能反而伤肝,市民应在医生指导下养肝。
浏阳日报记者潘雅静
连续应酬一周
男子患上脂肪肝
余先生今年33岁,是一家小型公司的中层。近年来,公司慢慢步入正轨,发展蒸蒸日上,余先生的应酬也多了起来,经常需要喝酒、熬夜,体重也随之增长,迈入了肥胖人群的行列。
上周,为了洽谈业务,余先生前往长沙出差,在出差的一周时间里,余先生每天陪着客户在酒桌上大鱼大肉、推杯换盏。出差回来后,余先生的上腹部就开始出现胀痛的症状,起初他以为是前几天吃得太油腻了,只要坚持清淡饮食症状就会逐渐好转,但余先生的腹痛一直持续性发作,还慢慢加重,并伴有泛酸、恶心欲呕的症状。到医院就诊后,医生检查发现余先生的血脂很高,超标十几倍,被确诊为酒精性脂肪肝。
“患者有过2次胰腺炎病史和10多年的饮酒史,在出差的一周时间里大量饮酒和食用油腻食物,是患者这次发病的主因。”陈隆桂介绍,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的人是患上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危人群,肥胖、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在饮酒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出现酒精性脂肪肝。
预防酒精性脂肪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戒酒,或者控制饮酒量,尽量饮用低度酒或不含酒精的饮料。如果有应酬,应避免空腹饮酒,可以在饮酒前适量口服牛奶、酸奶等,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吸收的作用。此外,日常生活中切忌采用酒后催吐的方法醒酒,防止误将酒精和食物残渣吸至肺内,或引起胃、食道黏膜撕裂导致的急性出血。
52岁患者长期不体检
出现黄疸症状后被确诊为肝硬化
今年52岁的陈先生最近感觉身体很不对劲,两眼巩膜泛黄,就连肤色也呈黄色,而且腹胀,时常感觉浑身乏力。陈先生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初步诊断他患上了黄疸,进行了详细检查后,发现陈先生还患有乙肝,并发展成了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所以出现了黄疸的症状。
经询问,医生得知陈先生平时从来不进行体检,对于自己患有乙肝一事毫不知情。此外,陈先生由于经常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已经自行服用感冒药半年多了,其中一些药物具有肝损性,不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服用可能会损伤肝功能。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其中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陈隆桂介绍,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而陈先生的肝硬化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他这次发病和对身体疏忽常年不体检有关,如在早期体检时发现乙肝进行干预治疗,可以避免肝硬化的发生。所幸经过治疗,陈先生已经有了很大好转。
“肝病最初发病都不凶猛,甚至可能没有症状,但是延误治疗的‘杀伤力’很惊人。”陈隆桂说,因为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而且表层没有痛觉神经,这就导致肝病刚出现时并没有明显症状,甚至有一些肝病患者终生都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但肝病病毒深藏于患者体内,损伤肝功能,当病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不仅会导致肝脏衰竭,严重时还会引发消化道出血、呕血、肝性脑病等各种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陈隆桂建议,市民一定要定期体检,并接种肝炎疫苗,如患有甲肝、乙肝这类疾病,应每3个月至半年体检一次。
健康贴士
暴饮暴食、熬夜这些习惯最伤肝
肝病发病初期一般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会伤害你的肝脏。
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不吃早餐都会损伤肝脏。此外,节食减肥也易引起肝脏问题。因为人体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会将贮存的脂肪通过肝脏这一“中转站”转化为热量,在这一过程中大量脂肪酸会进入肝脏,如果缺少脂代谢时必要的酶类和维生素,就容易导致脂肪在肝脏滞留,造成脂肪肝。
熬夜也是伤肝的一大因素。不少人有在夜间工作或娱乐的习惯,但熬夜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最好每晚11点前入睡,每天保障7-8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早上起床后不及时排尿、吃药太多、过量饮酒也会伤害肝脏。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有可能是你的肝脏在求救。”陈隆桂提醒,当出现乏力、易疲劳、右上腹疼痛、腹胀或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和巩膜发黄、牙龈和鼻子易出血等症状,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尽早干预治疗。
春季养肝记住8个字
在中医看来,“春气通于肝”,春季是调养肝脏的最佳季节。那么,春季应如何养肝?陈隆桂介绍,可记住“8字养肝法”:少酸多甘少怒多动。
意思是指春季宜吃甜味食物,如大枣、山药等,搭配新鲜蔬菜以疏肝理气,少吃具有收敛作用的酸味食物,如石榴、覆盆子等。同时,在春季应保持心情舒畅和较高的运动量。春季外出踏青、多与自然接触,可以有效化解不良情绪,舒肝理气。晨起进行小负荷有氧运动约半小时,也是养肝的好方法。
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养护肝脏的重要手段。现代人经常熬夜,在夜间11时至凌晨3时不能进入睡眼状态,便错过了养肝血的最佳时间。熬夜人群可在咨询医生后服用一些清肝降火茶。
此外,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虽有利于通经、活血、化瘀以及肝脏阳气的生发,但多次大量饮酒会加重身体负担,导致肝脏疾病,因此饮酒切莫贪杯。
相关新闻
脂肪肝盯上“小胖墩”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成为一种常见病,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多发于中年人群的肝病正逐渐年轻化,向35岁以下的人群蔓延,甚至盯上了儿童群体中的“小胖墩”。
“医院曾接诊过8岁的脂肪肝患者,这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陈隆桂说道,在门诊病人中出现十几岁甚至是几岁的脂肪肝患者,早已不再是什么稀奇事,这和儿童营养过剩、肥胖有很大的关系。而很多家长往往不重视儿童肥胖,认为孩子长得胖是可爱的象征,殊不知肥胖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隐患。
脂肪肝若不及时加以干预和治疗,有可能会逐渐恶化,发展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而预防脂肪肝最有效的办法只有6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当运动,饮食要合理,少吃油腻、动物内脏这类食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