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孵鱼高手孵化的鱼苗每年有1000万尾游入湘江

编辑:戴鹏 2019-04-10 16:36:30
微浏阳
—分享—

  孵鱼高手
 
  □他孵化的鱼苗每年有1000万尾游入湘江
 
  □30多年练就的技艺不怕人来学,被称为编外“大学老师”
 
  追梦人:张喜南,57岁,北盛镇燕舞洲村人,渔场技术员,鱼苗孵化高手。
 
  梦想:活到老学,希望能将自己30多年的技术经验不断传授给学生。
 
  “开车慢一点,包装袋里充了些氧气,回家就记得将鱼苗入塘啊。”北盛镇燕舞洲村,春天的乡村已充满生机。乌龙渔场内,数口水塘连成一片,夹岸的花树倒映在水中,极其好看。舀鱼苗、装袋、充氧、封口、称重,一边忙活一边不忘交代客户,57岁的张喜南显得极其熟练。
 
  目前,张喜南所在的渔场年孵化鱼苗8亿尾,不仅是浏阳河特有鱼类保种中心,更是省级水产良种场与湖南农业大学的实践基地。经由他孵化的鱼苗除了销往江西、河北、新疆等省(区)外,每年更是为浏阳河提供400万尾至1000万尾的鱼苗,而放入湘江(长沙段)的鱼苗每年皆为1000万尾以上。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35年的实践积累,他成为“孵鱼高手”
 
  “一般从鱼卵产下到孵出小鱼需要3-7天,如果平均水温为15-20℃时,孵化的天数为5-7天;平均水温为20℃时,4-5天就能孵出小鱼;平均水温为20-25℃时,只需2-3天就可以了。总之,水温越低,孵化时间越长……”
 
  对于水温与时间的关系,现在即使不用温度计,张喜南亦能把握好鱼苗的孵化时间。放在35年前,他可没有这样的底气——1984年,张喜南开始赤手空拳地创业。看着农村不少人家挖鱼塘养鱼,张喜南将目光投向了鱼苗这门生意。为此,颇有经商头脑的他承包了村里的水库开始养鱼苗。因为没有技术,所有的鱼苗进货皆来自广东。如此长途奔波,让张喜南感觉到不是长久之计。恰逢此时,浏阳相关部门举行了一期技术班,培训的内容正好是孵化鱼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有高中文化的张喜南报名参加了培训班。
 
  上课的时候,他如一个认真的小学生,丝毫不放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重点。培训结束后,一有空张喜南便邀请老师前往自己的渔场进行技术指导。在亲鱼池内挑选成熟的亲鱼,按雌雄进行配比搭配,再对雌鱼注射催产素,不间断观察效应时间,随后则是孵化管理与出苗……这些环节,张喜南跟随着老师练了一遍又一遍。
 
  凭借着扎实的基础,1986年起,张喜南开始自己孵化鱼苗。对孵化鱼苗的种种细节越来越娴熟,他渔场的鱼苗亩产率也是直线上升——从最初的亩产300万尾到现在的1500万尾。由此,他的渔场也成了浏阳规模最大的鱼苗生产基地,并成为了浏阳河与湘江(长沙段)的鱼苗供应基地。“没有别的技巧,就是经验的不断积累,此外就是与时俱进地学习。”甩了甩因常年劳作而容易酸胀的胳膊,张喜南表示自己能从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渔场技术人员,靠的无非是勤学苦练四个字。
 
  手把手教学生的编外“大学老师”
 
  “我们这里有两种特别的鱼苗,它们是浏阳河流域的特有鱼类。相对其他鱼类,我们平时看护得更加认真和细致。”在渔场,有两个育苗池被张喜南看得很宝贝。因为这里面,装的确实也是浏阳河的“宝贝”,一种叫花骨,一种叫黄尾。
 
  池子旁边,竖有“浏阳河特有鱼类保种中心”的指示牌。张喜南将两种鱼的分类、体态、生活习性一一介绍了一遍。因为其特殊性,因此鱼苗孵化的环节对保护、提纯、复壮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比如,这两种鱼孵化过程多了一个让鱼卵“脱粘”的环节,稍不注意就会降低成活率,“很多时候就是穿着雨裤一直站在孵化池里,丝毫大意不得。”
 
  “也正因为我们做得不错,所以才颁发了这块牌子。”对于自家渔场成为浏阳河特有鱼类保种中心,张喜南多少显得有些自豪,“连同这些珍贵的品种,我们每年放入浏阳河流域的鱼有400万尾至1000万尾,而放入湘江(长沙段)的则超过了1000万尾以上。”
 
  “老张不单单是个技术员,还是个‘大学老师’呢。”因为每年都会来购买鱼苗,一名李姓顾客与张喜南显得特别熟络,打趣了一番。
 
  “知道的就多教孩子们一点。对我而言,技术这东西是不怕人学的。”听闻对方的话后,张喜南解释说,过去几十年,经常有同行上门请教,他都会一一耐心指点;而近些年,自家的渔场被授牌为湖南农业大学的实践基地,每年四五月份都有一批学生会前来实习。在这里,他就是学生们的实习老师,手把手传授技术。
 
  “学生伢子的吃住都在这里,因此能跟着我扎扎实实学两个月。”带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尽管每年都是生面孔,张喜南却热情不减,他说,活到老学到老,希望能将自己多年的技术经验不断传授给学生。为此,家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作编外“大学老师”。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