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北大才女历时数年准备了一份礼物

编辑:戴鹏 2019-10-11 09:49:29
微浏阳
—分享—
 
  “中国话剧有三位杰出的开山祖,就是欧阳予倩、洪深和田汉。”对于欧阳予倩的成就,著名的文学家夏衍先生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话剧奠基人、成就斐然的戏剧家,出生于1889年的欧阳予倩,在表演艺术舞台上与梅兰芳齐名,享有“北梅南欧”之誉。
 
  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员的李歆,一直与戏剧文献打交道。她发现,文艺界对欧阳予倩的研究总体成果不少,但对于其在广东戏剧研究所这一段重要经历却不是很多。为此,她潜心钻研数年,最终捧出了6卷本的《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书稿,目前正在由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
 
  “李歆的新作中有按原版影印的珍贵文献史料,为欧阳予倩研究和中国话剧史研究领域内的空白做一个初步补充,同时也开启了对欧阳予倩多元化、深化研究的新格局。”对于这位北大才女的努力,欧阳予倩的外孙欧阳维表示十分感动,说此书是为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的一份珍贵礼物。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为填补学术空白
 
  决心研究欧阳予倩在广东的办学经历
 
  因为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工作的缘故,李歆一直与戏剧文献打交道。2013年,上海举办了一场“纪念田汉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李歆受邀参加并由此关注到“田汉和南国社”的研究领域。与此同时,她也结识了田汉先生之孙田钢与欧阳维。2018年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李歆将过去5年关于“田汉和南国社”的研究成果,以及多方搜集到的田汉主编的期刊、特刊集结付梓,这部10卷本的《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获得了行内的高度认可和称赞。
 
  “田汉与欧阳予倩不仅是好友,更有姻亲关系,他们都曾为中国戏剧事业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贡献……”在与田钢、欧阳维的交流中,李歆才得知:这二人的祖父为田汉,外祖父则是欧阳予倩。出于兴趣和研究热情,李歆开始有意识地查找与欧阳予倩相关的资料。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文艺界对欧阳予倩的研究总体成果不少,但对于其在广东戏剧研究所这一段重要经历却不是很多。“20世纪20年代末,广东戏剧研究所在一度停办和艰难恢复的曲折中坚持了三年,欧阳予倩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并未载入史册,至少是世人对相关细节知之甚少,甚至不是很清晰明了。”
 
  “我去广州看了,广东戏剧研究所旧址及建筑都拆掉了。”聊及外祖父在广东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的那段历史,欧阳维不无遗憾。这是继欧阳予倩在南通创办伶工学校后又一次较为系统、规模地进行戏剧教育事业和戏剧运动的探索。痕迹都不复存在,就更不用说关于这段历史的细节。
 
  “那一刻,我心里就下定了决心要填补这一空白。”2018年,李歆正式将欧阳予倩在广东戏剧研究所的这段重要经历,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我的初衷也是希望为研究欧阳予倩和中国话剧史研究领域内的空白做一个初步补充,以期有更多学者开创更多元化、深化的研究新格局。”
 
  历时数年
 
  捧出6卷本《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
 
  欧阳予倩创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专业艺术人才。虽然仅历时三年,却为广东话剧发展和戏剧改革打开新的局面,欧阳予倩不但兴办教育、创建剧场,还举力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专门的戏剧期刊,系统地介绍了大量优秀的中外戏剧作品与理论知识,并组织学生进行了十多次公演,后期又开设音乐学校、组成管弦乐队和第一剧团,与同时期的南国社、辛酉剧社、戏剧协社等互为声援,成为岭南地区一支活跃的戏剧队伍,冲破了当时广州文艺界沉寂的空气,促进并带动学校戏剧运动的蓬勃开展,使得广州话剧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对广东戏剧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段历史是欧阳予倩先生一生戏剧理论提炼、总结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深入研究这一阶段的戏剧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总结、研究欧阳予倩先生的戏剧人生至关重要。”李歆介绍。
 
  一头扎在书堆里,李歆开始了大量翻阅相关文献资料。然而,她却发现早期一些文章或研究对广东戏剧研究所创办的来龙去脉、存续时间、如何经营维持等问题都语焉不详。至于期间所开展的戏剧教育、出版、戏剧运动等方面工作都有哪些成绩,遭遇了何种困难,为何几度停顿又恢复,公演的大体情况等等,现有的史料和研究都没有一个详尽的说法。“甚至包括对对广东戏剧研究所的所址定位都有不同的说法。”
 
  李歆很快就理出了自己的思路,决定从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的相关文献综述研究上着手,在综述基础上继而提出不足与思考。前往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多家图书馆,李歆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调研,搜集整理出了欧阳予倩在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主办、出版的《戏剧》《戏剧研究》《戏剧周刊》等文献期刊,并对广东戏剧研究所创办的起源、经历、主要成绩、创作与演出之路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她也在当时的《广州民国日报》《上海民国日报》《申报》等相关报刊上获取了部分能反映这段历史的珍贵照片资料和广告资料。
 
  “这本书收集的内容挺多,包括了1929-1931年间欧阳予倩在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所主办的戏剧专刊《戏剧》共2卷12期,《广州民国日报》副刊《戏剧研究》及《戏剧周刊》约100期。这其中包括欧阳予倩的重要剧作多篇,如《车夫之家》《荆轲》《刘三妹》等,以及连载于《戏剧》的重要理论文章《自我演剧以来》。此外,还有洪深、马彦祥、唐槐秋、胡春冰等一批杰出戏剧家的理论及实践作品,是对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乃至国内戏剧教育、戏剧运动等方面颇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献。”几年的钻研,李歆最终捧出了6卷本的《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书稿。
 
  ◎人物介绍
 
  李歆
 
  1982年生于安徽徽州,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员,从事戏剧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著有《田汉南国社话剧史料整理及研究》《<唐诗三百首>导读》,在《戏曲艺术》《云南艺术学院学报》《上海戏剧》《出版发行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现任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委员会秘书、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史研究”委员会会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上海市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上海市哲社项目等数项。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