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碗筷出租户转型,养牛产业一步步壮大

编辑:戴鹏 2019-12-24 10:09:26
微浏阳
—分享—
 
  12月18日,关口街道溪江村,由扶贫干部“牵线搭桥”,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洪燕家的两头牛被爱心企业买走。“一大一小总共1710斤,一次性进账3万元。”
 
  罗洪燕从前靠碗筷出租为生,如今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搞起了养殖。不久前,他还被评为2019年度湖南“阳光致富示范户(带头人)”。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碗筷出租户”成了“养殖专业户”
 
  2015年,依靠着出租碗筷桌椅,罗洪燕成功脱了贫。可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里办酒的桌数、场次都不断减少,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冷淡。“现在桌椅碗筷都还在我们家的杂物间里。”罗洪燕说,如今这些东西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尘。
 
  要怎么来帮助罗洪燕?考虑到他曾在养鸡场打工,2018年5月,市委编办派驻溪江村第一书记唐武带着罗洪燕外出学习经验。罗洪燕回来后,就利用家边宽敞的山坡建了养鸡场,凭借丰富经验,加上勤劳肯干,罗洪燕养鸡很成功,但是他却“不知足”:“养鸡一天只要两三个小时,剩下的时间没事干,总不能坐在家里打牌吧。”
 
  罗洪燕认为,搞养殖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考虑到鸡比较容易患病,而且销售周期短,去年9月,罗洪燕有了养牛的想法。“养牛风险比较小,而且我们这里有场地、有草料,具备养牛的条件。”
 
  尽管养牛有前景,但摆在眼前的难题是“钱从哪来”。“买一头小牛要七八千元,大牛要上万,这还没算搭建牛棚的钱。”罗洪燕说,就这个问题,扶贫干部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今年3月,罗洪燕想要扩大养殖规模。“我们联系浏阳农商行溪江支行,又帮他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唐武说。
 
  一年毛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最多的时候,罗洪燕的牛栏里养了24头牛。“今年养殖行情好,养牛的毛收入已经有10多万元。”
 
  从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如今的阳光致富示范户,罗洪燕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和汗水。刚开始养牛时,罗洪燕曾经走过“弯路”:“当时我花了1.8万元从别人那买来了3头牛。现在一年过去了,还关在牛栏里。”罗洪燕说,原来,这批牛是犁田用的土黄牛,体型小、产肉少,养殖效益低。
 
  虽然“出师不利”,但罗洪燕并没有气馁,而是向村上的养牛户拜师学习,让有经验的人带着自己去买牛。“牛的品种很关键,吃同样的饲料,西门塔尔杂种牛一年可以长600斤肉,而土黄牛一年还长不了200斤。”罗洪燕说。有一回,同一天他卖出去了两头牛,一头土黄牛刨去成本只赚了3000多元,而西门塔尔杂交牛却赚了9000元。买牛不易,养牛更难。如今,每天清晨四五点,罗洪燕夫妇就起床了。喂饲料、打扫牛栏、割草,再加上喂鸡、养蜂……每天都要从天亮干到天黑,“虽然辛苦,但也过得充实。”同时,因为搞碗筷出租时认识了不少人,做起养殖产业后,他也将这部分人脉关系用上了。“用来喂牛很好的豆渣,就是我从朋友介绍的一家食品厂处购买来的。”
 
  “我们还打算长期帮他发展养殖产业。”花3万元买走罗洪燕两头牛的,是位于葛家镇的湖南瑞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这家企业的负责人陈斌说,他们计划在浏阳培养一批养殖户,由企业提供牛给农户,在农户养殖一段时间后,由企业保价收购。“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可以让养殖户买牛卖牛都有保障,实现双赢。”陈斌说,“我们现在已经和罗洪燕达成了合作意向,将由我们垫付资金,帮助他扩大养牛规模。”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