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黎氏后人回忆大屋旧事,25年前曾居住274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1-03 11:37:47
微浏阳
—分享—

10?????-2.jpg

黎茂雄在纸上画出记忆里黎家大屋的布局和梅花老街的格局。记者张玲

清代浏阳城区的“东门黎”是哪儿?

“东门黎,北门宋。”在清代,浏阳县城流传着这样一首家喻户晓的儿歌。这“东门黎”指的就是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梅花巷黎家大屋。

黎家大屋在梅花小区乃至浏阳县城的历史上都赫赫有名,记载黎家大屋风采的史料,称其“青砖青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明柱花窗。细腻精湛,美妙绝伦。”

黎茂雄今年64岁,就曾住在黎家大屋。1996年,梅花小区改造,黎家大屋被拆除,黎茂雄和家人搬到了严家冲。20多年过去了,如今,黎茂雄说要细细考究,以重现黎家大屋的各种建筑细节。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独一无二,大屋里曾居住274人

查看黎家族谱,从建起黎家大屋的“老三房”算起,传承至1949年,刚好10代人。据黎茂雄介绍,这一脉达到名望最巅峰时是清朝道光年间,那时,“老三房”除了房舍,还有许多田产、店铺,共有13房族人,有两三百名居民。

黎茂雄的母亲曾告诉他说,那时人多,招呼起来不易,每次吃饭都以敲梆筒为令,声音一响,大家就会聚集过来。

世道沧桑变化,黎家经历了生意失败、家族分家、日军轰炸等种种变故,变卖了很多田产、商铺、花园、果园。

新中国成立后,城关镇政府对黎家大屋进行登记,依旧清理出来200多间房屋,分配给无房户居住。

1994年,黎家大屋居住总人口达274人,其规模之大,在当时浏阳城内独一无二。

研究古建筑希望为社会留下财富

黎茂雄从小在黎家大屋中长大,对其构造非常熟悉。作为一名建造师,已经退休的他对研究自家祖居黎家大屋的兴趣越来越浓。

“中华古建筑是一笔让世界惊艳的财富。”黎茂雄说,他研究过《红楼梦》,里面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古代豪宅,除了正房几进几厅,还有花园、果园、荷塘等等。黎茂雄对比发现,黎家大屋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暗合风水和阴阳五行学说:前迎天马,后倚道吾,左揽洗药桥,右拱楚文塔,整个布局和陈设无一不彰显着富丽堂皇的气派。

唯一让他疑惑的地方是,史料记载,黎家大屋是一栋五进、大小210间的庄园式宅院。他根据自己的印象手绘了一张地图,表示从前坪入正门,绕过天井就是下厅,一直往上行走,只有中厅和上厅,应该是“三进”而非“五进”。

“这一点我正准备和本家兄弟核实。”黎茂雄说,但不管是三进还是五进,黎家大屋的格局、构造、细节都饱含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各种元素,他计划细细研磨考究,希望重现黎家大屋的各种建筑细节,为社会做点贡献,给古建筑学科留下一些参考。

新闻延伸

接棒“胡家巷”,手绘“梅花街”

黎家后人再续老街故事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玲)以朝阳街(今人民路东段)为坐标,画一条直线往上延伸,尺子和笔配合,每画一处就于一旁写一个标示。随着注释越来越多,商铺和民居横竖交错,建筑越来越密集,已经消失几十年的老街影像渐渐在纸上重现,那是老城关镇人十分熟悉的一处地方:老梅花巷。

这是黎茂雄对于梅花巷的记忆,梅花巷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梅花巷的最终成型,与历史上名声颇大的‘六尺巷’相似。”黎茂雄说,各大家族在选址建房时,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相互之间均留有余地,巷子就是这样诞生的。梅花巷南起朝阳街(今人民路东段),北至文星门(今圭斋路东段),全长200多米,整个巷子呈现不规则曲线型,东边是谭家大屋、宋家大屋,西边则是黎家大屋、贺家大屋。

巷道两边绝大部分是各大家族的侧房、杂屋或者是正屋最后一道围墙,墙体为青砖砌筑,高大、厚实,多数砌有封火墙,雨水不会流向巷内。梅花巷的地面中间是一条青砖砌筑的排水沟,上面搁置有约40厘米宽的花岗岩石板,整石长度为1—2米,赤脚走在上面,很是舒服。时间慢慢流逝,梅花巷附近的商户逐渐多了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巷子里已经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听母亲跟我说,那时梅花巷非常繁华。”黎茂雄说,当时梅花巷里有药店、酒家,还出了很多名人,如老中医刘蒲生、钟荣益,卖毛笔的生意人张三泰,耍把戏的手艺人刘介凡等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永远是一方水土的魂。黎茂雄感叹,梅花巷的老居民用真诚、淳朴刻画了梅花巷的人文风情,邻里们相处和谐,团结互助,一年四季难听到吵架的声音。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