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水多糖分不达标,4000斤现摘黄桃打碎做肥料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6-12 10:30:47
微浏阳
—分享—

对品质的追求需要勇气,维护农业品牌需要前瞻眼光

06、07版深读-3.jpg

孔水利在果园采摘新鲜黄桃。赖暘摄

“9.8,不合格!”“11.6也不行,差一点点都是未达到品控要求。”6月10日,大围山镇金钟桥村,一群前来采摘水果的长沙游客看了一次“新鲜”:在大围之珠果园里,果园主孔水利手拿一个水果糖分测试仪,对刚采摘的新鲜黄桃进行甜度把关,所有甜度未达到12度的果子都被清洗、切片、打碎,处理成了酵素,再作为果树的肥料。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不想让大围山水果的口碑受到影响。希望无论什么时候,别人一想到大围山水果、想到大围之珠,就是品质过硬的印象。”6月中旬,原本是第四批早熟桃的采摘期,可最近的多雨天气导致这批桃子的糖分达不到标准。为此,大围之珠果园做出了上述令人惊讶的举动。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为保品质

4000余斤黄桃打碎做肥料

06、07版深读-2.jpg

孔水利为刚采摘的新鲜黄桃测量甜度。赖暘摄

饱满圆润,表面白里透红,拿一个在手里,沉甸甸的。放在往年,这几千斤桃子会被一一采摘下来、分拣、包装,再通过快递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天然的地理环境让大围山的早熟桃不仅拥有高颜值的果形,还具备与众不同的脆甜口感。放在往年,这种尝鲜的早桃不仅不愁卖,还是紧俏货。而今年,作为大围之珠的果园主,孔水利却让这批桃子变成了酵素,要用作肥料。

一筐筐的早熟桃从果园采摘回来后,孔水利拿着水果糖分测试仪挨个把关。但凡甜度达不到12度的,皆被分拣到一边。

06、07版深读-6.jpg

甜度没有达到12度的果子都被清洗切片打碎,做成肥料。赖暘摄

“这样岂不是很亏本?这些桃子看着挺好的,难道不可以便宜一点卖出去?”眼见着这样多的桃子被处理成肥料,游客们感觉不可思议:对于果园来说,这可都是钱呢。

“不卖!但凡达不到标准的都不会作为商品出售!”听见有人问话,正在忙活的孔水利抬起头来,认真地为客人释疑。在将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孔水利看来,这就是不合格的果子,不能流入市场。

做出这个决定,孔水利表示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采摘期前夕,部分桃子的糖分能达到9度甚至更高。可连续数天的雨水,让这批到了成熟期的桃子糖分上不来。如果继续卖,也许可以保本,但对客户,她心里过意不去。纠结了几天后,孔水利与丈夫黎建康商量:这批早桃达不到要求的一个都不卖出去!

“不卖的话,成本都回不来!”“是不是可以将价格调低一点卖呢?”当孔水利将自己的决定和盘托出后,大围之珠的员工反而不淡定了。在他们看来,辛苦劳作这么长时间,就这样白白打了水漂的事真的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有人提出,将这批桃子拿去摆地摊也会有人要!

“万万不可!我们的标准就是甜度达到12度方为合格,自己制定的标准,怎么能轻易破坏。”一句“不想自己坏了自己的规矩”,让大家达成了一致。

追求品质的“一杆秤”

为的是“大围山水果”这块牌

“往年看着这一树树的果子,心里甜蜜蜜的。这次,摘起来总有下不了手的感觉。”从2017年开始,大围之珠便聘请了有30余年种植经验的陕西水果种植专家党六九作为技术专家。看着自己亲自培植的早桃第一次出现了甜度不够的情况,他表示“采果的过程都有些不忍”。

“可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成熟期正好遇到了连续的雨水。”担心员工们在分拣的过程中“下不了手”,孔水利决定自己来把住“甜度检测”这一关。对于很多人提出的“做果脯”或是“送给深加工企业”的提议,她也给出了解释:做果脯的话,同样依赖于晴好天气;而与深加工企业合作的话,在数量上是达不到要求的。

“大围之珠的做法,其实不仅是在维护自己的品牌,更是在维护整个大围山水果的品牌。”廖才其是大围山镇水果科技协会的会长,他自己也有20余年的种植经验。他介绍,目前,大围山有水果种植户680多户,种植品种包含了梨、李、桃等,种植面积多达2.5万亩。往年,对于不合格的果子,果农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制作成果脯或者任其掉落,“像大围之珠这种以壮士断腕的姿态来保品牌的做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钟交明是大围山镇农业农村办主任,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便是联系果农。在听到大围之珠的做法后,他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大围山镇已经有30余年的水果种植历史。2018年“大围山梨”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成功通过验收,这为大围山水果赢得了一块金灿灿的“国”字号招牌。一直以来,大围山镇的果农们对自己的这块招牌看得十分重,通过不断优化品种等方式来确保水果品质。

“大围之珠是大围山镇排名前三的示范性果园,从种植到品控,再到品牌维护都有着自己严格的一套程序。现在这种保品牌的做法,给人以震撼,同样也给众多果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来维护大围山的水果品牌?”钟交明表示。

“还记得18个桃子的事吗?”言谈间,在场的人忽然提起了这个大围山果农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2014年7月,《浏阳日报》刊发一则题为《干部带着果农去公关》的新闻报道,登上了各大媒体网站的热搜。起源是一名长沙客人买回家的18个桃子在采摘前可能感染了灰霉病,经过纸箱密闭、高温后加剧了病变。虽然事情原委调查得一清二楚,可为护住这个培育数十年的品牌,大围山镇政府毅然派出干部带着果农前往长沙开展了危机公关。面对上门前来道歉的干部与果农,长沙客人最终表示了认可,而且还表示愿意替大围山水果做宣传。一场品牌危机也由此顺利地被化解了。

“培育一个品牌需要数十年,而毁掉一个品牌只要一瞬间。”易亮是大围山镇的人大主席,对于这则旧闻,易亮表示大围山人不能忘也不敢忘。当年,镇政府就大围山水果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所有水果都需经过严格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再凭二维码追溯源头。

“大围之珠的这个做法,我是抱着十分肯定的态度。”易亮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为了维护大围山水果的声誉,镇政府已倡导所有合作社与果园参照《精品水果质量标准》《A级水果质量标准》进行分拣装箱出售。水果分拣中心成立后,届时大围山水果可以按照正规程序分级销售,顾客则可以按自己对规格、甜度等的要求买到合适的产品。

声音

6月11日,“微浏阳”与“浏阳日报”抖音号推送的这则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于大围之珠的这个做法,绝大多数的读者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因雨水影响,甜度达不到12度的果子一律不卖,宁愿自己承受损失,大围之珠的做法有点类似于张瑞敏砸冰箱。表面上看,是果农少赚了上十万元,可事实上却是保护了大围山水果的金字招牌。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品牌意识,那么浏阳产品将会是市场上最亮的那颗星。”“品牌靠维护,自律还需靠大家。建议大围山就此事来一场研讨,就如何进行新一轮提质及擦亮品牌做一次深度探讨。毕竟,一家示范撑不起整个行业,但一家榜样能带动所有同行。”“大围山有没有考虑开发一些深加工产品,比如罐头等。”

果园邀约

“对糖分不那么在意的游客可以来果园免费品尝”

“这批早桃的采摘期还有一周左右,对糖分不那么在意的游客,可以来果园免费吃果子。”孔水利表示,接下来随着天气的好转,其他批次的水果会正常上市。

成立于2009年的大围之珠流转了200余亩土地打造标准化果园,是大围山镇的示范性果园之一,曾参与了“大围山梨”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验收工作。作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水果龙头企业,果园的一大特色便是培育优良土壤,从而达到“好土养好树、好树结好果”。说到将水果的甜度作为标准之一,孔水利表示这是大围之珠的硬性标准。

“11.6度与12度有什么区别吗?”这个让不少人困惑的问题,作为水果种植专家的党六九打了个简单的比方:就像往大小两杯水中放入白糖,水越多甜味自然越淡。甜度12度是属于甜而不腻的一个状态,因此大围之珠一直将其作为早熟桃的一个起点标准,但凡达不到这个甜度的,无论个头如何都属于“不合格品”。

“这份对品质的完美追求其实是特别需要勇气的。做农业不容易,维护一个农业品牌是需要前瞻眼光的。”看着孔水利将果子制作成了酵素,党六九表示,这些酵素在明年可以返回到果树身上,无论是灌根还是喷洒叶面都是珍贵的“肥料”。

记者手记

每一个有品质的果子都是大围山水果的名片

大围山的果农很多,孔水利和黎建康是相当特殊的一对夫妻果园主——在接手果园之前,丈夫黎建康原本是一家知名企业的销售总监。2016年9月,黎建康接手了建园不久的“大围之珠”水果园,并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那一套“嫁接”至果园管理。比如水蜜桃,会保证甜度在12度以上,保证每棵树只有200个左右的桃子,保证单果重量在150克以上。

为了实现这样的标准化,黎建康从控制土壤有机质开始着手,从源头把控每一个水果的口感与美感,并保证它的绿色生态无污染。他的这一套搞法,被大围山果农戏称为“上管天,下管地”,管到果子如同出自标准化生产线。

一顶草帽、一个竹制的背篓,大围山镇金钟桥村密实的果树丛中,孔水利是一名特殊的女果农。曾经,她是城市女白领中的一员,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会计。也许是自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每次回到乡村,孔水利的状态才是最自然与放松的。2010年,她在众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回到了金钟桥村,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起了一名女果农。

“不能再以家庭作坊的方式经营果园,只有改变种植方式才能脱颖而出。”他们从陕西请来了有30余年水果种植经验的专家常驻果园,采取了有机种植的方式来“升级”果园。产地环境无害化、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过程规范化……这些在别人听都没有听过的新鲜名词,在孔水利这里却是如数家珍。脚下的这片土地,在她看来可以不停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自己最美的梦想。

经营果园的过程中,夫妻俩达成了一致的理念,将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也因此,当孔水利提出将甜度不合格的4000余斤黄桃全部制作成酵素的时候,黎建康是最有默契的那个赞成者。

“对于其他商品的质量,消费者一般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比如看QS标准与配方即可。但是对于果蔬,却没有一个精准的概念。那么,真正来把控果子的品质就完全靠果农的自觉了。”对于这损失的近十万元,夫妻俩表示不心疼是假,但长远看来却是必须这样做。

“我们也知道,这样做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有。但是作为生产商,你卖的每一个果子都代表着你的声誉,我们不想为了这点钱毁了自己打造的品牌。”一个精心经营的品牌相比4000余斤制成酵素的水果,两个人都表示前者“更值得”——只因为,每一个果子过硬的质量都是大围之珠甚至是大围山水果的名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