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围山一农民倾心刻刀20余年,终成木雕达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7-02 10:43:22
微浏阳
—分享—

巧手捉刀,木头上“绣花”

01版封面-9.jpg

精巧可爱的小茶壶是周正春费尽心思雕刻出的,他很是爱惜,时不时会拿在手里把玩一下。记者张迪

“请问您认识周正春吗?”“当然认识,就住老米粉厂那里。你是来找他雕东西的吧?”

在大围山镇的集镇之上,但凡有人打听周正春,街坊邻居们都会下意识地反问来客一句。在他们眼里,找周正春的人,基本都只有一件事——雕刻各种木制品。

从19岁开始接触木雕,周正春便深深迷上了手中的这一把刻刀。从大件的沙发、佛像、茶台,到小件的茶盘、茶凳、茶夹、茶壶,无一不是精雕细琢。平日里打理农活,闲暇时间则埋首于木头之间。在周正春看来,自己雕刻的作品能得到别人喜欢,那便是值得开心的事了。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他雕的木制茶壶多次有人高价求购

壶盖的小把手是一对栩栩如生的仙桃,丰满的果实,衬上两片精致的小叶子,显得精巧可爱;壶把手和壶嘴都是在作为原料的枝桠上稍作文章,顺势雕刻,颇有浑然天成的感觉;壶内被掏空打磨,连着费心打磨出的壶嘴通道,盛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多年的把玩,整把小茶壶更是露出了一种珠宝般的圆润光泽。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少有人相信摆在周正春家茶台上的这把小茶壶是一件木雕作品。茶台之上,它与其他正在沏茶的小茶壶一般精巧。茶雾缭绕中,周正春在泡茶的间隙不时摩挲着这把小茶壶,显得很是爱惜。

“其实这是一小块下脚料雕刻而成的,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了。”说起这把小茶壶的制作经历,周正春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在木雕手艺人的眼里,好材料不易得,所以在制作各种物件的时候,都会反复斟酌再下手。这个小茶壶的木料是从正规途径购得的一方红豆杉木材,在制作了其他的物件后,还剩下的一块下脚料。因为它上面有两根绕着的细枝,想来想去,周正春决定将它制作成一把小茶壶。

“最难的是壶内和壶嘴的掏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画图纸、打粗胚、掏空、打磨……周正春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才做出这把小茶壶。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不仅是手艺精湛,而且构思也相当巧妙:除了把手与壶嘴利用了原有的树枝外,壶盖的小把手也雕成了一对带叶的鲜桃。

“雕刻的过程堪比绣花,生怕哪个细节没有雕好就影响了整体。”周正春感慨地说。

茶壶雕好后,很多人赶来看热闹,对周正春的手艺佩服得不行。与此同时,先后有几批爱好收藏工艺品的人跑来找周正春,愿意出高价收购。可最终,周正春没舍得卖:“木雕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这把茶壶结交更多的同道中人。”

木雕艺人日渐减少,他期待更多人关注传统手艺

“你知道吗,就我们一个小小的大围山镇,以前有二三十个木雕艺人!”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茶,周正春突然冒出了一句这样的话。而他自己能将这门手艺坚持26年,仅仅是因为爱好——

今年45岁的周正春,是中岳村人。因为自小喜欢画画,对于线条、色彩特别敏感的他经常在家琢磨小玩意儿。读完书后,做木匠的父亲将他托付给了一名姓姜的师傅做徒弟。姜师傅是官渡人,在画画、木雕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为技术了得,甚至有江西人跑来请姜师傅做事。

走家串户为家具雕花,前往庙宇雕神像……周正春跟着姜师傅扎扎实实地学了两年。因为上手比较快,悟性颇高,周正春可以出师了。而他的出师作品则是与姜师傅合作,为自家雕了一套沙发、茶几。三人座的沙发一张,单人座的沙发两张,再加上一个大茶几,师徒俩整整耗费了70个工时才完成,因工艺精美,当时还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木材分为两种,软木与硬木。软木种类繁多,像我们常见的樟木就属于这一种,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可是却不太适合雕刻;硬木因为木性稳定,所制成的家具流传时间会很长。”一旦说起木材,周正春便头头是道。可同时,他也解释,因为名贵木材的流通都有一定的法律程序,所以真正的好木材不易得。

“农忙的时候就做家里的活儿,闲下来了就到工作室去雕刻。这些东西,都是人家预订了的。”这些年,随着很多人对茶艺的热爱,周正春也调整了方向,茶艺台、茶盘、茶凳等成了他的主要雕刻方向。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半成品的茶台与茶凳。而最让周正春珍视的是一个工具箱。打开箱子,平刀、斜刀、圆刀等各种刀具展现在眼前。周正春说,刀具主要分打坯刀、修光刀、三角刀、挖刀等几种,每一种又有不同的样式。

拿起砂纸打磨着那些半成品,周正春回忆起了从前:以前,光是大围山镇就有二三十个木雕艺人。大家互相交流、切磋,热闹得很。渐渐地,爱好无法变成产业,很多人也就丢了手中这把刻刀。

“现代化技术效率高,给传统的木雕行业带来不小压力。我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希望木雕这门工艺流传下去。木雕工艺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但我希望大家对木雕的喜爱是做加法。”周正春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