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读浏阳:地道风物——围山果香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7-10 11:00:15
微浏阳
—分享—

浏阳河源,青山绿水,独特小气候

一个“大果园”的35年种植史

01版时政-4.jpg

在大围山镇佳辉种植专业合作社果园内,工人正在采摘红宝石李子。


一颗颗李子挂在枝头,像极了“红宝石”。

蟠桃是“大围之珠”今年新引进的品种。


大围山种出来的梨,皮薄多汁、甘甜可口。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像是变魔术,节气一过小暑,阳光把所有的能量悉数注入土地。

太平门外雨初晴,又听新蝉第一声。新蝉声里,夏季的燥热交由那些品种繁多的水果来抚慰是最好不过的。由此,每年夏日都在进行一场等待,那便是等待大围山的水果上市。

这份偏爱,绝非虚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位于湘赣边界的小镇大围山正式走上了水果种植之路。罗霄山脉之下,大围山的好山好水,外加日照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森林小气候,对于大围山果农而言,算是占尽了天时与地利。从最初的零星种植早桃到桃、梨、李全面“开花”,再到“大围山梨”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级示范样板的地标品牌,掐指一算,萦绕在小镇的这份果香已经长达30余年之久。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水土

不宜种植水稻的土地“长”出一个产业

06、07版地道风物-5.jpg

大围山镇长青果业基地内,第一批梨子“爱甘水”已经成熟,果农正在采摘新鲜的梨子。

这个夏季,雨水实在太多。罗霄山脉之下的大围山镇,自然也不例外。6月初,连绵不断的雨水,让大围山镇附近的小山峰终日陷在一片雨雾缭绕之中。所有人,都在等雨停,“大围之珠”的女果农孔水利也在等雨停。6月中旬,原本是第四批早熟桃的采摘期。在绿叶掩映之中,早桃们依旧是白里透红的模样,极其诱人。季节一如既往地轮回,可是大家却高兴不起来——绵延不断的雨水天气导致这批桃子的糖分达不到标准。

最终,孔水利做了个狠心的决定,将4000余斤现摘的黄桃全部做成了酵素。如此举动,点赞者众多,这是大围山果农们奉给消费者的承诺、信任与良善:顺应自然的节奏,保持一份劳作的体面。

芒种、夏至、小暑,日子不慌不忙,万物皆有清晰的时间刻度。

“甜度14%,合格!”“甜度16%,合格!”7月5日,适逢品名为“新川中岛”的桃子和“红宝石”“黑宝石”的李子成熟之期。糖分测试仪上的数字,让孔水利悬了一个月的心踏实下来:“我一直坚信,大围山水果不会让人失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对于果树而言同样适用。

地处湘东一隅的大围山位于罗霄山脉,发源于此的浏阳河淙淙而下。古朴的小镇之上,大溪河穿流而过,小镇人依此将沿河两岸称为“河东”与“河西”。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做果农的三要素。”宋新丰是大围山镇的一名基层干部,与果农们曾打了整整三十年的交道。对于大围山水果的种植之路,他将“水土”二字做了一次全面的解释——

要说大围山水果,还得从楚东村说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楚东村包含了楚东山与浆坑两个村民小组。因为山中地势较高,灌溉条件有限,农户们种植水稻完全只能靠天吃饭,“那个时候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抽水机等设备。”

遇到稍微干旱一点的年份,水稻便种不下去了。对于农民而言,荒地这事是万万不行的,由此便有人想到了“旱作”——改种对水要求不高的农作物。最起先,楚东山开始有农户零星种植葡萄和西瓜,以期待增加一点家庭收入。而在浆坑,农户张俊凡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选择种了奈李。

时间检验成果。两边的水果种苗都被细心栽种下去,葡萄和西瓜却因为设施和技术等缘故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收益,而奈李却获得了大丰收。两年后,以种奈李起家的张俊凡前往湖北引进了“金水2号”梨与“黄花梨”,同样试种成功。

很快,跟着试种的农户便尝到了甜头,种梨的人也越来越多。到1995年,果农们经过不断尝试,最终他们发现大围山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的森林小气候种出来的梨,皮薄多汁、甘甜可口,很受欢迎。“黄金”“水晶”“翠冠”代替了“金水”等品种,一时之间,大围山梨声名远播,“印象中,长沙人过来买梨子,甚至要靠‘打抢’才能买到,用‘一梨难求’来形容,绝不过分。”

时间再向前,1998年楚东山组的涂瑞先与陈昌宜则换了门道,将西瓜地改为栽种无核桃。没想到的是,上好的口感与物以稀为贵的双重效应,大围山桃一时成为水果中的“后起之秀”。随后,从浙江引进的大白桃一登场,便风靡一时。

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大溪河两岸原本就是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十里画廊。山水相依,原本就是人间至美之景,再配上空气中的花果香便有了相得益彰之感。

大围山梨开始走俏后,浏阳精心打造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水果走廊,从关口、古港、沿溪、官渡一路延伸到大围山。到了2003年前后,更直接提出了做“山水文章”的概念,大围山粗具规模的水果种植产业由此得到了鼓励,一年之后,出现产业发展高峰。桃、梨、李全面“结果”,杨梅、枣、猕猴桃等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至2006年,全镇水果种植户则以千户计,辐射至中岳村、中塅村、金钟桥村等村落。

“从天气、虫害、土壤、市场接受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不断将品种更新迭代,大围山试种过的水果品种不下300个,共筛选出了几十个优良品种。目前是6月的早桃,接下来是品种各异的桃、梨、李,一直可以卖到10月份结束。一年之中,大围山的水果可以让你吃上小半年。”宋新丰表示。

从到大围山参加工作,直至定居下来,宋新丰早已经将这片土地认作了家乡。聊及家乡的种种,语气里抑制不住的骄傲,“从不适宜栽种水稻到衍生出一个兴盛的产业,‘因地制宜’是最好的解释。”

种植

每一个大围山水果都是自然的馈赠

06、07版地道风物-6.jpg

望着李子挂满枝头,果农露出了笑意。

每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个性。

位于浏阳东北角的大围山,属湘赣边界山区的一部分,最高峰七星岭的海拔达1607.9余米。境内树木繁茂,气候凉爽,年降雨量充沛,由此湿度比较大。

浏阳河蜿蜒而下,到了大围山脚下的山区谷地,大围山水果的种植范围为东经113°58′59″—114°15′08″,北纬28°11′24″—28°34′02″。高达85%的森林覆盖率让小镇就像一颗绿宝石一般,再加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致使此处的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

大围山镇金钟桥村,是个十分美丽的小山村。这里空气清纯,风景优美宜人。黎建康与孔水利打理的“大围之珠”便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时候已经进入到盛夏,除了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雀叫声与阵阵蝉鸣外,整个果园便显得十分安静。一垄垄的桃树、梨树、李树成排而立,果子尽管套着纸袋子,仍能感觉到淡淡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

“试试看,味道很正的。”孔水利随手摘了两颗桃子,就着果园里专门浇灌果树的山泉水洗了洗便往嘴里送。轻轻咬上一口,桃子饱满的汁液四溢,一股甘甜瞬间占据了味蕾。

在“大围之珠”果园,除了好吃的桃子,其实每一颗水果都是迷人的:桃子粉腮上那若隐若现的绯色,分布得均匀时,则美得协调。分布得不均匀时,又有一种不一样的美;而梨子,则是金黄的大袍子,里面裹着的则是雪白多汁的肉。或红或紫的李子,则圆润如珠宝,使人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伸手摘下来尝一尝。

而在距离金钟桥村数十里的楚东村邓源冲,长青果园则以黄金梨为当家品种。进得山冲,汽车无法再前行,跟着果园工人爬至半山坡方能见一片果园呈现在眼前。站在树荫下,清风拂面;目光所及之处,则是群山绵延而来。山谷间,鸟鸣声清脆而悠长。

“这山里的气温比集镇还要低几度。”鲁仕宏是长青果园的合伙人之一。从2009年开始接手果园,几乎是日日都劳作在果园之中。他们所种的200亩果树,九成为黄金梨,另有数百棵的桃树和李树。每年春分时节,这片山谷在盛花期间会美到极致。也正是因为气温稍低的缘故,梨子成熟则比山下的晚了几天。不过,这山坡里长出的梨子其品质却很有保障,“如果非要找原因,这应该就是土壤与温差的缘故。”

“每年都要来买一些大围山的水果赠给亲友,这已经成了我这十余年来的惯例。”陈艳芳是长沙人,对于大围山水果,她有一种特别的偏爱。每年夏季,都不忘特意开车跑两三趟大围山,避暑游玩之后总忍不住带一点回去,“我在吃上面是个挑剔的人,因此送亲戚朋友也会挑好的来。”

在味觉方面,每一种食物都有着它独特的地域法则。水果因其栽培的特殊性,与阳光、温度、水、土壤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任意一样不同,它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口味就变得大相径庭。从6月的早桃到7-8月的梨,再到10月的枣,咬在嘴里都能感受到它们都是好山好水“酿就”而成的。

曾有外地的客人不甘心,直接将大围山的果树移栽回自家的庭院之中。一样的施肥浇水,一样的开花结果,可无奈果实的味道总感觉要略逊一筹。虽无淮南之橘移淮北那么大的差别,但却不得不服水土之说。

“就拿大围山梨来说,果实圆形或扁圆形,果形端正,果较大,单果重200~500克。成熟后果皮黄绿色或黄褐色,皮薄有光泽。果肉乳白,质地细腻,脆嫩无渣,清甜爽口、果心小、可食率高,汁液多、风味独特。其营养价值高,可溶性固形物11%以上,总含糖量不低于7%,总酸量不超过0.2%,维生素C含量不低于4毫克/100克,具有清热降火,润肺祛燥等功效。”党六九是“大围之珠”特意从陕西请过来的水果种植专家,有着几十年的水果种植经验,对于水果品质的鉴赏,他极有发言权。

“分析原因,这就是大围山的土壤以及小气候所致。”从事农技工作三十余年,宋新丰对造就大围山水果好品质的原因概括为一句话:除了栽培管理外,地理环境完全称得上“老天爷赏饭吃”的优势。

兴盛

这一缕花果香让大围山人引以为荣

人和季节的关联,大地比日历更加敏感。

春分时节,春水缥缈,去大围山赏花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桃花粉嫩,映衬得游人的脸也跟着娇俏起来;梨花和李花纯白如雪,浪漫而美妙。

桃红李白里,一片明晃晃的春光也幻化成为了夏日的果香。从春天到夏天,只要不是家里有特殊的事,邹细桃都会在锦绶堂附近摆个小摊。春天,卖的是各种自制的土特产;夏天,家里的桃、梨、李丰收了都会拿出来卖。

摊位一家接一家,都是村里的果农。种了20余年的水果,刘礼由对大围山水果的品质无比自信:“这20年里,大围山的水果从最初的两三块钱一斤涨到了现在的十块。如果没有好品质,消费者不认账是卖不出这个价钱的。种了20余亩的我们只算是小户,可一天也有过做了两万块钱生意的记录。”

在谈笑间,果农们的话题转向了“大V”级别的果农张继明。之所以称他为“大V”,原因只有一个——经他手卖出去的大围山水果每年多达200万斤。人群中,一身朴素打扮的张继明并不显眼。可一旦是聊及谁家的种植品种与产量、品质,张继民可以张口就来。只因为,他与大围山80%的水果种植户都有密切的联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继明开始栽种水果。随着客户越来越多,自家地里的水果逐渐不够卖,为此他于2010年开始打造自己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客户眼里,张继明是一个非常讲信誉的人,但凡有一个果子质量稍微不过关他都要挑出来。也是因为这份“完美主义”式的自我挑剔,张继明的“客户朋友圈”滚雪球般地扩大,长株潭的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户。

“自己的销售渠道畅通,那么能帮别人卖一点出去也是好事。”自家的水果不够卖了,张继明便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没有精力或渠道做销售的果农。渐渐地,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自家销售的水果仅为年销售量的四分之一,“于我而言,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信,不能砸了我们大围山的品牌。”

“2012年注册了‘大围山’水果商标,先后申请了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梨认证3个;2014年,‘大围山梨’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获农业部一村一品(大围山梨)示范镇;2017年,获湖南省著名商标;2018年‘大围山梨’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的地标品牌,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价‘大围山梨’品牌价值为2.32亿元……”

对于大围山水果所获得的荣誉,果农们都像夸自家孩子取得的好成绩一样如数家珍,家乡的种种,一如春天的花香、夏天的果香,都是藏不住的骄傲气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