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根杉木棒,挑起两个女儿的未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09-03 10:59:00
微浏阳
—分享—

女儿高考完,父亲拿着杉木棒进校给孩子挑行李

“爸爸棒不棒?女儿棒不棒?”

05版民生深读-7.jpg

7月8日,小女儿冯丹(前排右)高考结束,冯细根用杉木棒挑着女儿的书籍、行李出来,父女三人有说有笑,还互相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对方。熊剑摄

7月8日高考结束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熊剑在浏阳一中校园拍摄时,意外发现人群中有个拿着杉木棒的汉子正在等人。不久后,这名家长用杉木棒挑着一担行李出来了,随行的还有他的两个女儿。父女三人都非常开心,互相竖大拇指以表示“棒”。这种乐观也深深打动了熊剑,由此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照片中的三人是官渡镇竹山村的冯细根以及他的大女儿冯琴、小女儿冯丹。

日前,从浏阳一中毕业的冯丹收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冯琴前年已参加工作,父亲冯细根靠着给人打零工挑起两个女儿的未来。也正是父亲的这根杉木棒,先后将两个孩子送进大学校门。

从未进过一中的父亲,以一根杉木棒成为最美风景

05版民生深读-8.jpg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父女两人满脸笑容。记者欧阳稳江

从官渡镇竹山村去往镇上,再搭班车去往浏阳,随后转公交车至浏阳一中门口。这条路线,需要一个半小时,但冯细根只走过一次——7月8日,女儿冯丹结束高考,冯细根便带着一根杉木棒去帮女儿挑行李。

“说实在的,当时真的没有想到会被摄影家拍下来。”9月2日,正在官渡集镇上帮人修房子的冯细根赶回家中。卷着裤脚的他,满身是汗,皮肤晒得黝黑。带着一脸朴实的笑容,冯细根的眼睛里满是幸福:小女儿冯丹已经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就将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

说起去接女儿的事,冯细根的语气里反倒是有些歉疚:因为自己读书不多,加上没有一技之长,这些年他和妻子一直靠着给人打零工维持家中的生计。前些年大女儿考上大学,小女儿考上浏阳一中,作为父亲他都没有办法抽空去送她们,“工作不好找,一旦请假就担心别人不愿意再请了。”

7月8日,那天正好没事的冯细根便决定前往浏阳接女儿回家。考虑到女儿的被子、衣物加上书籍有近百斤重,冯细根便拿起一根杉木棒当做了扁担。下了公交车,冯细根便到达了浏阳一中的北校门。拥挤的人群中,这名农村汉子完全顾不上别人的眼神,一心只想着快点见到女儿。

“说句实在的,对浏阳一中这样的学校,我心中是充满着敬畏的。”自知读书少,对于知识,冯细根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所以,尽管一家人过得艰辛,可他反反复复对女儿们说的只有一句话:好好读书!

下考铃声响了,冯细根随着人流进入校园内。第一次进校门的他才知道,自己进的是北校区,并非女儿所在的南校区。通过打听,他才知道可以穿过北校区进入南校区,于是他第一次“游览”了浏阳一中:“冯丹考上一中的时候,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来报到的。”

参天的古樟、古香古色的算学馆、充满书香气息的教学楼,衬上那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冯细根觉得这是自己看到过的最美风景。短短的数十分钟,总觉得眼睛、耳朵都不够用。待穿过典雅庄严的文庙,这一趟“一中之旅”也就结束了,在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上班的大女儿冯琴也赶过来与他汇合,准备一起接冯丹回家。

在张望等待的时间里,冯细根手中的杉木棒在一堆衣着光鲜的人群中显得很是特别。细雨中,这名朴实的父亲引起熊剑的注意。不久后,冯细根用手中那根杉木棒挑着女儿的书籍、行李,父女三人有说有笑。尤其是两个女儿的脸上,并没有因为这根杉木棒而流露出任何别样的情愫。

“爸爸棒不棒?女儿棒不棒?”在听到熊剑的问话后,父女三人互相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对方,由此熊剑也举起相机定格了这动人的一幕。

奋发向上,从小乖巧的姑娘立志献身医学

一张圆圆的脸,还未开口便满是笑意。无论是在邻居的眼里,还是在冯细根的心中,女儿冯丹从小便是个乖巧的孩子。

整整一个暑假,懂事的冯丹一直没有闲下来。每天五点起床,简单的洗漱之后便帮妈妈一起料理家务。早餐后,此时的乡村依旧处于一片宁静之中,母女俩便骑着电动车朝几里路外的浏阳四中赶去。因为妈妈最近在学校找了一份勤杂工的工作,主要是打扫卫生。而冯丹,想趁着暑假多帮帮妈妈。

“六点半开始工作,中午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到傍晚六点左右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夏天的酷热加上长时间的清扫工作,没有让冯丹觉得苦。在她看来,自己读高中的这三年,难得有如此多的时间与妈妈朝夕相处。

“为什么想到要考医学院?学医可是件辛苦的事。”回到家中,一头汗水的冯丹依旧和妈妈抢着做家务。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不时有邻居会问起这个问题。也正是填报志愿这个问题,还曾经让一家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冯细根原本希望她能报考师范,觉得女孩子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好。再说,报考医学专业,要修的功课太多,需要八年才能毕业。从家庭经济考虑,读师范的话压力也会小很多。

“这是我很早就想好了的事,也是我的心愿。”一直以来,冯丹对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都保持着一种景仰之心。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新闻中,她看到了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或是奔赴武汉或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正是有了这些“逆行者”,中国的疫情才得到很好的控制,才能让冯丹和同学们安心回到学校正常学习。填报志愿的时候,冯丹几乎是没有多少困惑、犹豫,便将目标锁定了医学专业。

“做自己喜欢的事,将来才能够真正学有所成。”对于冯丹的决定,姐姐冯琴却很是支持。目前在中学当老师的她给妹妹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一直以来,冯琴不仅品学兼优,同样也懂得替父母着想。

“既然这样,那就按照你自己的心愿来吧。学医的话,有没有信心做好吃苦的准备?”“当然,爸爸妈妈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人,我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一圈讨论下来,冯细根惊讶于女儿的主见,更欣慰于女儿的勇敢与担当。为此,他一扫之前的担忧,改为全力支持女儿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今年48岁,女儿毕业的时候也不过56岁。只要她觉得值得,我这个做爸爸的辛苦一点也没有什么。”

“我和她妈妈每年靠打零工一共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以前她们两姐妹读书加上家中开支一年需要5万多元。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慢慢来吧。”这些年,为了供两个女儿读书,家中也还有一点债务。聊起钱这个话题,冯细根没有躲闪,细细算了一笔账:虽然这学期的学费还有几千元的缺口,但自己一直在努力打工攒钱,冯琴也开始工作了,一家人都会努力供冯丹读书的。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