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抢救性修复老码头,留住乡愁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1-20 11:02:27
微浏阳
—分享—

投资约200万元,枨冲镇在浏阳河畔打造历史文化缩影样板区

05版镇村-4.jpg

随着工程的推进,老码头慢慢重现在浏阳河畔。记者许雅兰

乡愁是什么?有人说乡愁是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有人说乡愁是小桥流水,乡里乡亲。对于很多枨冲人来说,乡愁是记忆中夜晚灯火通明、大船小船络绎不绝、吆喝声不绝于耳的老码头。

枨冲大桥、槽门滩水电站陆续修建后,水运发达、名噪一时的浏阳河枨冲段老码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逐渐被废弃。

今年9月,枨冲镇启动对老码头的抢救性修复工程,投资约200万元,计划用3个月时间恢复老码头的历史原貌。随着工程的推进,这处饱含着枨冲人乡愁记忆的河岸码头也慢慢重现在浏阳河畔。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许雅兰

记忆中的码头

曾是浏阳河水运的重要枢纽

白日望帆影,夜卧听桨声。对于久居在老码头附近的枨冲人孙绍斌来说,这是儿时回忆里最美好的场景。

“到上个世纪70年代,老码头一直都是浏阳河水运的重要枢纽。”孙绍斌介绍,老码头以前唤作“大码头”,水面宽阔,四通八达,每天都有两百多艘货船经过或在此停靠,船上运着磷矿石或是各类生活物资,搬运队还在码头修建了一个专门运货的绞车。一到年关,场面更盛。

回想起往日老码头的盛景,孙绍斌感慨万千。从老码头到浏阳城区,大约有40里水路。“来往的船上挂着白帆,一天时间可以到浏阳,要是顺风,一个上午就够了。”孙绍斌说,白日里,船上的白帆被风吹得鼓起来,甚是好看;到了夜晚,两岸点着马灯,如星光般璀璨映在水面,耳边回荡着船桨声。

据明朝嘉靖年间的《浏阳县志》记载,枨冲自明朝开始,就是江西往来长沙的必经之路。这一方老码头,从清代到民国,直至上世纪70年代,都是重要的货运码头。浏阳南区的爆竹、生石灰、木器等等,多在这里上竹排,进长沙,入洞庭,出长江。便利的交通为枨冲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

随着1980年枨冲大桥的建成通车,陆路运输在成本、速度等方面优于水运,老码头船只川流不息的盛景逐渐衰退。1994年,浏阳河枨冲段修建了槽门滩水电站,水位提升,致使码头被淹没,逐渐废弃。

修建中的码头

打造三位一体的综合景点

废弃后的老码头因少有人经过,变得杂草丛生,且河岸老旧危房较多,巷道狭窄,居住环境较差。河对岸的一家采石场将此作为砂石堆场,挤占河道,材料设备堆积,环境杂乱。

今年6月,枨冲镇着手清除河岸砂石堆场的原料及设备,责令企业对河岸进行复绿。9月,老码头抢救性修复工程正式动工,计划通过3个月时间,按照“建新如旧”的原则恢复老码头的历史原貌。

11月18日,记者来到老码头抢救性修复工程建设现场,看到工人正在抓紧施工。据了解,码头南、北两面还将修建一大一小两个广场,分别为文化休闲广场和亲水广场,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河岸阶梯下方还有一个亲水平台。为了确保建新如旧,施工方特意采用旧花岗岩修葺码头。

“我们准备通过此次修复工程,将老码头打造成集枨冲人文历史文化展示窗口、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场所、镇区文旅产业升级发散点三位一体的综合景点。”枨冲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副主任王威介绍。

据了解,老码头抢救性修复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码头上游还与美丽河流示范创建项目相连,将防洪工程和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利用浏阳河滨水河岸自然风光,构建以浏阳河“一河两岸”为纽带的生态格局,打造千年古镇品牌。

“留住历史文化记忆,我们希望通过保护和修复这些传统风貌建筑,展现传统文化,打造枨冲历史文化缩影样板区,通过欣赏古镇美景、传统老街,对枨冲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带来持久的活力。”枨冲镇主要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