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
“老詹,你养的这批鸡,看个头早就该出售了,怎么还养着?”最近,我在乌石村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时,发现养鸡专业户詹本兴延长了黄鸡的喂养时间,不由有些纳闷。詹本兴告诉我,他家320只黄鸡原计划在9月出售,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收购方需求降低且给出的价格也偏低,他只好延长喂养时间,养殖成本也随之上升。了解情况后,我便为他介绍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之后帮助他办理了相关手续。
三季度以来,根据总行关于小额扶贫贷款的有关要求,我积极对乌石村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及流通的贫困户进行走访,通过与乡政府扶贫办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乌石村詹本兴等6户种植养殖贫困户办理了用于生产经营的扶贫贴息贷款。
但在走访过程中,我依然能感受到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有部分贫困户对扶贫贷款认识不到位,将扶贫贷款视同扶持资金,当成免息“救济款”,没有认识到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核心目标不仅仅是惠农,更是助农脱贫的手段。贫困户缺乏如何更好地利用扶贫资金经营和发展产业脱贫的思考。
其次,受市场行情的影响,信贷员对风险意识和慎贷意识有明显提高,但贫困户存在还款来源不足、创收渠道有限的困境,所以在实际的扶贫贷款工作推进中,存在严评级、紧授信、少放贷、怕担责、不主动等情况。而个别贫困户“坐、等、靠”的依赖心理,对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扶贫小额信贷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从我走访的种植、养殖贫困户来看,每户发放信用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而这笔资金无法满足一些贫困户规模化、经济化的发展需求。而这些经营性生产普遍存在生产周期较长、初期投入大、风险大、见效慢等问题。如果资金只是满足贫困户日常消费,不仅治标不治本,还存在一定风险。
我深知金融村官的责任和使命十分重大,虽然任重道远,但未来我将不断下沉基层,掌握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金融服务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求发展。(作者系小河乡乌石村金融村官)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