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枨冲镇:推进产业扶贫,发展集体经济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0-12-23 10:31:21
微浏阳
—分享—

养好黑斑蛙,唱响“脱贫曲”

03版时政镇村-5.jpg

汤异峰(左)在黑斑蛙养殖基地走访,了解今年的养殖情况。记者何正章

“汤书记,你来了!”近日,枨冲镇才常村太平组,见到驻村第一书记汤异峰来访,57岁的黄正祥立刻笑容满面地迎出来,跟他聊起了家常。在汤异峰帮助下,仅仅一年时间,黄正祥就通过养鸡养鱼成功脱贫,他感慨道:“日子跟去年相比好多了,感觉到了温暖。”

汤异峰是市水利局的干部,2019年5月来到枨冲镇才常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370人均已达到脱贫标准,档外105户低保户、五保户、重残户全部纳入帮扶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不落一人。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何正章

开展上户走访

早出晚归,走进贫困户心里

现在的才常村是由原来的5个村合并而成的,面积达33.5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有5500多人,居住分散。刚来的时候,汤异峰人生地不熟,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和村民们拉近关系,取得贫困户的信任,他每天都上户走访。“有时候骑摩托车,有时候干脆走路。”汤异峰说。

“因为户主们一般白天都有事,贸然过去会耽误他们做事。”汤异峰说,那时候他都是选择早上和晚上去上户。“基本早上5点多就起床,赶在他们出工前;晚上则是6点半之后再去,这时候他们一般都收工了,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回家。”汤异峰说,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月。

上户的时候,汤异峰和贫困户交流的内容很多,涉及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矛盾调解等等。“扶贫要扶志,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内心要脱贫的动力。”汤异峰说,经过早晚一个月的走访,许多贫困户的思想都发生了改变,变得有动力了。“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8点多去走访,路上一连遇到几个贫困户刚刚从地里收工,扛着农具往家里赶,脸上挂着充实、自信的笑容,特别努力。”

今年57岁的黄正祥是才常村太平组人,去年,汤异峰在走访过程中了解了他的情况。原来,黄正祥的老婆四五年前带着与前夫生的大女儿失联,家中只剩他和一个9岁的小女儿,而他本人曾中风,半边身子行动不便,家里生活比较困难。

“我想要把他们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他脱贫。”汤异峰说,将黄正祥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需要全组的人签字同意,为此他到组上家家户户去做工作,最终让村民们都签了字。随后,他又帮助黄正祥养鸡养鱼,发展养殖业。“鸡有60只左右,鱼塘有两亩,一年能产出几百斤鱼。”汤异峰说,此外他还帮助黄正祥申请了一些政策性救助。在他的用心帮扶下,黄正祥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他们家也在今年成功脱贫。

“跟去年比好多了,我感觉到了温暖,也充满了希望。”黄正祥说。

发展集体经济

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才常村作为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而如今的村里房屋平整,阡陌纵横,饮水、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村集体产业欣欣向荣,这离不开镇村领导班子对产业扶贫的深刻认识和求新求变的勇气与魄力。

一方面,才常村通过硬化路面,危房改造,增添集中供水设施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才常村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增强“造血”功能,盘活资产资源,拓宽增收路径,开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为稳定脱贫、持续致富、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汤异峰刚来的时候,才常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在他的带领下,村上成立了“才常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日渐壮大。2019年,村上实施“稻蛙鳅”综合种养项目,打造了15亩黑斑蛙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3.7万元,比上一年增收17万元;今年黑斑蛙基地扩大为35亩,整个经济合作社带动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与产业,平均每户能增收15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黑土猪熟潲养殖项目,目前‘黑斑蛙、黑土猪’双线发力,来势很好,预计将为集体经济再增收15万元。同时,我们还将48户无劳动能力、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集体经济组织,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汤异峰说,截至目前,才常村122户贫困户370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脱贫故事

真帮实扶,让贫困户走出迷茫迈向小康

近日,在佳和村祠堂组的一片菜地里。弯腰,下刀,将青菜砍倒,捆成一捆,送到不远处的三轮车上……44岁的邹建国重复着这些动作。今年,他总共种植了十几亩青菜,要在近期全部收割完,送到食品厂去。

享受着丰收的喜悦,邹建国笑容满面,但曾几何时,他也为了生活愁眉不展。邹建国一家4口人,妻子此前因一次事故致残,目前女儿在读高中,儿子在读初中,家庭负担很重,生活一度十分贫困。

2017年,根据他家的情况,村上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委会、扶贫工作队为他们办理了农村医疗保险以及扶贫特惠保。“妻子看病拿药负担降低了,女儿、儿子也享受到了贫困学生助学金,一学期能补助两千多元,学杂费用也降低了不少。”邹建国说。

邹建国以前在花炮厂扯纸筒,收入较低,且时间不自由。“孩子读书每天都要接送,时间上抽不开。”邹建国想要改行找点事做,一时间却不知道做什么好,不禁陷入了迷茫。

“村上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向他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并提供扶贫产业政策扶持。”佳和村扶贫专干梁枝介绍,邹建国家里有田,且土质好,适合种红薯,村上决定帮助他发展种植业。

一开始,邹建国栽种了6亩红薯,2018年又扩大了规模。“今年共种了十几亩红薯和十几亩青菜。”邹建国说,今年收获了4万斤红薯,制成了3000多斤红薯粉条,“按每斤15元计算,大概能收入4.5万元,此外青菜也能卖2万元左右。”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邹建国还于2017年购置了两台电动切红薯苗的机器,带动哥哥嫂嫂一家人发展产业,红薯苗晒干送食品厂,红薯制成红薯丝以及红薯粉,红薯粉加工成粉丝,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收入增加了许多。“经审议及上级验收,邹家于2018年脱贫了。”梁枝说。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让我家能够从迷茫、贫困的现状走出来,实现脱贫摘帽,逐渐走向小康生活。”谈及自己的脱贫之路,邹建国满是感慨。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